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报业信息频道 > 正文
论融媒时代党报突围之路

  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各家报社注意力似乎更加聚焦以APP客户端、自媒体公众号、网络PC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再热衷于党报的改革创新,甚至对传统媒体读者"出逃"、报纸对读者"黏度"降低,发出"阵地在人不在"的慨叹。在网媒传播俨然已成舆论主流的现今,党报是奋力一击、华丽转身,还是自甘寂寞、逐步边缘?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尽管面临纸媒广告快速下滑、全媒体分众化传播、信息渠道多元化和阅读方式改变的困局,但笔者欣喜地看到一个事实:近年来国内报界讨论现代新型党报的话题热度不减,并争先恐后付诸实践。各地党报纷纷进行改革创新,报纸以充满现代气息的新面孔走向读者、走向市场。更有党报果断转型,加快推进报网互补、媒体融合、立体发展。党报要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个字职责使命",不断拓展党报在虚拟空间和传统舆论阵地的影响力,围绕增强读者"黏度"革旧鼎新,在探索新型党报的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党报之“新”体现在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党报通过观念转变和机制创新,推动纸质媒体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向纸媒网媒深度融合转型,内容生产分众化,党报新媒体的"短平快"与党报的"精深广"相结合,最终形成现代资讯中心的大传媒格局。这一创新,对党报的采编机制和观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编辑而言,必须具有用户主体意识,具有现代办报观念,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尊重和遵循新闻规律,按大众关注度衡量选取报道内容,让百姓关心的新闻占据版面显要位置。编辑要加强学习和训练,要有互联网思维和媒体融合意识,拥有搜集、加工、整理新闻信息,善于管理资讯,服务广大受众的技能。记者必须从单纯的新闻记录者的角色,向社会观察者、评论者、舆论引导者转变,完成大传媒记者的角色转换。要用适合现代受众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的话语体系和模式,改进和创新新闻报道。报道形式要求快、求新、求变、求活,使党报更具感召力、吸引力、亲和力。采编机制必须适应现代报媒发展趋势,着手建立和完善报网互动机制,研究纸媒与网媒融合的新闻传播规律,培养和储备一批大传媒时代适用人才。


  模式创新,就是不断创新办报方式方法,使党报"活"起来。从实践看,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党报,如东莞日报、佛山日报、苏州日报等,在模式创新上已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东莞日报整体版式具有浓重的现代气息。其头版是完全意义上的内页窗口。重大时政报道,头版只见标题或核心导读,更多的头版位置是用来处理新闻图片和内页精华的推荐。通过模式创新,东莞日报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意报纸"。佛山日报则"再造"了一张党报的头版。该报通过增张,"颠覆"了传统党报头版的功能:封面版是导读版,集中推介当天内页的精彩新闻,第二张报纸才是要闻版,其他版面多以社区新闻、民生报道和时评、互动专题为主,为党报走市场、上报摊、增加城市读者市场占有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现代新型党报的"新",东莞日报曾提出"都市报的身,党报的心"的办报思路,算得上是一种诠释。所谓"都市报的身",应是在模式创新上,让党报版面具有现代气息,形式上趋向都市报风格;"党报的心",则指坚持办报的党性原则,坚持唱响主旋律和增强舆论引导力,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湛江日报的报史上,历经无数次改革,但以往没有触及改变理念、观念,没有创新模式和再造流程,只能叫改良。2011年底至今,我们在努力做一件事:颠覆式地实现传统党报模式的彻底转型。我们对报道模式进行了六个方面的转型:时政新闻民生化转型;民生社会新闻从关怀个体向群体转型;新闻报道从单向传播向报网互动复合传播转型;动态式报道向剖析式思辨性转型;单篇报道向图形、核心加模块组合转型;民生新闻、舆论监督向深度话题化转型。在模式创新方面,报社围绕"理念先行、表情突破、视觉优先、内容为王"十六个字方针,以重大新闻权威深度报道培植影响力;以细化的政策解读打造公信力;以本土事件性新闻个性化处理塑造品牌个性;以民生热点话题报网互动营造亲和力;以图形、标题、色彩、留白和稿件模块组合的海报式视觉设计增强报纸黏度;以实用性、服务性新闻资讯贴身服务目标读者,并把"四做、三更、二重"的"四三二思路"作为重点改革的关键词。


  四做:一是做"个性化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要做大做深,抓好跟进式报道;人有我有的"大路货"新闻要扭住读者兴奋点,对碎片化信息搜集、整合和提升,体现人有我优的个性。二是做"有用性新闻",新闻资讯以服务读者为第一考虑,最新政策解读要细化、实用,抓住目标读者关注的话题做深度。三是做"服务性新闻",以开设党报热线版和媒体融合版为标志,建立和完善电话、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报料网,热线记者分片挂点、快速反应,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解决"家长里短"的民生问题。四是做"针对性评论",每期重点策划一篇首席评论,多用本地具有针对性的时评,或整合国内热评为本土读者服务,高端评论和草根言论相结合,时评话语体系大众化。


  三更:一是更"本土",确保70%内容专门报道本土读者喜欢的新闻。二是更"高端",把政经新闻作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重大新闻既要见事见人,又要见观点听声音,更加注重高端访谈、权威说法,最新政策解读既要官方说法、专家观点,又要有坊间民意。三是更"民生",通过民生新闻构建党报的亲和力,提高民生新闻占有率,民生热点话题要做深度,政经新闻报道从民生角度切入,民生类新闻报道从关怀个体向关注群体转型。


  二重:一是重"深读",重点经营深度热度报道、一线新闻、突发新闻及热门话题的最新政策解读,整合碎片化信息、深挖国际、国内、本土热点做个性化深度加工。深读报道侧重思想性,经济、民生、社会类报道侧重思辨、剖析和新闻背后的故事。二是重"视觉",根据目标读者的时尚追求、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改版后湛江日报的图形、色彩、标题群、文字模块等视觉元素符合速读、易读、悦读的原则。封面导读板块海报化、新闻板块都市化、副刊板块杂志化视觉设计。


  四年多改革创新回头看,社会效果显著。一是做到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发行量稳中有升,尤其2016年报纸提价50%后发行量仍保持增长。二是在全国纸媒广告普遍下滑的环境下,报社广告保持稳定。正是因为改革创新成果显著,引起社会关注,2012年以来,湛江日报获得一系列荣誉:2012年参评广东新闻奖获大满贯,2013年参评广东新闻奖主项7件作品全部获奖,已连续五年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十强。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到湛江日报调研时说,湛江日报并没有太严肃的"党报味儿",封面的版面设计很出彩、清新。无论是版面设计、内容编排还是色彩运用,都很大气活跃,是一份吸引人的党报。


  理念和模式创新:从头版揳入,牵一发动全身


  相对而言,网媒的某些优势,传统纸媒无法企及。比如网媒的首页,就有不断滚动的海量信息可供受众点击和选择,而党报头版往往是会议、政务报道,即便热点新闻上了头版,也受版面所限无法精编细作。


  我们为何要通过创新头版带动其他版面的改革呢?这是因为:其一,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外观形式只有不断创新包装,才能让读者始终保持新鲜感。其二,头版是报纸的面孔,借鉴网媒首页的经验,整张报纸内页的精要在头版充分反映,并做好重点推荐和精细导读。其三,报纸头版是差异化的标志,是品牌形象的窗口,必然带动编辑模式和采访理念的全面变革。


  湛江日报头版经过创新,窗口功能进一步强化:重大政务报道多以厚题薄文、厚题边文形式编排;固定边栏导读窗口,制作内页新闻精粹引读;头版中心位置突出民生热点图片新闻,力求抢夺读者眼球。经过创新后,湛江日报"民生党报"面孔基本成型。提示核心的标题导读、精细化引读窗口在头版出现,重大、热点、深度新闻调整到内页,使报道多侧面、多层次满足读者知情权,让报纸"活"起来。


  理念和模式创新:让党报声音大众化


  融媒体时代,纸媒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也要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以独家的观点来影响社会。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情绪纷繁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党报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的功能必须加强,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思想观点,加以甄别、分析和归纳,发出自己的主流声音,疏导社会情绪,引导社会舆论。这也正是党报凭借准确度、权威性、可信性,确立在多媒体时代优势的主要原因。对比于网评,党报的评论是严肃、负责、理性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是社会主流思想的风向标。但是,以往党报的评论过多侧重单向传播,多以指导工作为主,高而全,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很难让大众接受。因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参考网评特点,在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时效性上下功夫,是党报声音能否动听的节点所在。湛江日报改革创新后,开设了个性化的来论专栏,既吸纳网评"降低门槛、人人参与"的"草根精神",又严把舆论导向的"准入"关口,评论靶子更多指向热点新闻事件,更多关注社会民生,评论语言更趋向通俗化,更注重对社会情绪的梳理和引导。近两年来,湛江日报开设《有话要说》《高谈阔论》等个性时评专栏皆获广东新闻奖,足以说明评论从"精英"走向"草根"、从"讲台"走向"大众"、从"独唱"走向"合唱"已成纸媒的共同追求。


  今年,湛江日报进一步创新党报评论的模式,在加强党报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严肃评论的同时,倡导评论的"草根精神",尝试多种写作风格,进一步软化党报评论。譬如,今年的时评版推出一系列个性化专栏,如"站高望远""余墨闲话""卢生管见""梁山论剑""滔滔不绝"等,其中一批评论通过过滤社会各种靡靡之音,做理性思辨,不乏真知灼见,代表了党报的主流声音,对社会观点起到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忽如一夜东风至,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读者的反馈情况看,党报通过整合个性鲜明的来论,激活了评论阵地。


  理念和模式创新:以采编理念创新为先驱


  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本地报纸的最大优势就在区域性。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曾撰文指出:"本土化是地方报纸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地方报纸优势的根基,是留下读者忠诚度的重要举措。"让本土新闻唱主角,就是最好的"差异化"经营,这正是外来报纸和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本土报纸与本土受众的沟通和交流,是经年弥久、根深蒂固的,本土报纸对本土受众诉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深刻的。围绕本土受众关注的新闻,做出深度,是本土报纸主流地位无法撼动的根基。从另一方面看,近年民生新闻空前活跃,已成为当今新闻主流,地市党报必须把根须深扎进民众中,新闻报道以民生为重。有文章指出,"民生新闻不是一种类型,而更多的是指一种理念,一种视角,反映的是新闻的价值取向和新闻工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新闻战线》2009年4期)。在当今党和政府为民执政、为民施政的理念之下,党委机关报的民生化已成一种必然趋势。湛江日报提出"本土主流,民生党报"的办报理念,正是有以上两个方面作为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在这一新的办报理念统领下,对采编机制的运作和编辑、记者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编辑不能"来什么稿编什么稿",必须以用户为主,以本土民众为主,关注本土民众对新闻的诉求,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选择。多媒体时代,大众对信息海量阅读,更多的是追求对新闻真相"刨根问底",追求从多方面多层次相互印证。编辑必须花更多精力研究现代受众的阅读心理,研究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善于当资讯管家,对庞杂信息进行搜集梳理,把受众最关注的信息整合到版面上来,追求原创和深度,力求在每一场报道战役中体现差异化。唯有如此,在多媒体竞争中,你的报纸才更受关注。目前,湛江日报的编辑理念创新已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编辑手法上注重多样化,核心、背景、链接、情景和引读等,整合信息的手段得到运用:本土新闻的纵深处理、组合编排已从"独家制作"中体现差异化;标题信息含量进一步丰富,新闻图片处理更加突出,较好地解决了读题、读图的关键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编辑进行现代办报理念、手法的培训,让编辑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了解社区、体察民情,培养民生党报编辑的民生情愫。


  其次,记者的角色定位必须转换,从纸媒记者向融媒记者转变。记者不再只是充当新闻记录者的角色,必须向社会观察者、评论者和舆论引导者方向发展。党报进行理念和模式创新,并不意味着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能缺失,但是党报毕竟不是文件载体,而是文化载体、新闻载体。围绕民生党报的办报理念,党报记者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用平民视角观察新闻,用平等视角采写新闻,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关注的新闻,通过深入而生动的新闻报道,把党委的决策部署贯穿其中,使读者在一个个具体的新闻事件中领悟政策,在一篇篇生动平凡的故事中感知变化,在一串串厚重生动的描述中受到鼓舞。融媒时代,从民生角度切入新闻报道,切实创新话语体系,已成为党报转型的迫切要求。报道活了,编排活了,报纸就活了,党报在网络媒体的重围之下,也就多了一份胜算。(作者:湛江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