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报业信息频道 > 正文
重大主题报道须走媒介融合发展之路

  核心阅读


  两组报道的成功证明,只要是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的主题宣传,就能得到受众欢迎,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两组报道文章篇幅长,时间跨度大,在"浅阅读"蔚然成风的今天,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传播效果,这充分证明,有格调、有内容、有见地的深度报道,仍然有着广泛的号召力。


  我们把"殇思·镜鉴"系列报道作为一项品牌活动来展开,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展览、专家讲座,把两组报道、两本图书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反思甲午的热潮。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我们认为,认真总结与反思甲午战争惨败的血泪教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与现实意义。因此,参考消息报社紧紧把握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主动引导舆论,精心组织"殇思·镜鉴--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自2014年3月3日两会开幕日启动,到201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纪念日正式结束。整个主题宣传活动历时一年,包括两组大型报道、两本图书、两场大型研讨会和一个纪念特展。


  两组大型专题报道。2014年3月3日至4月11日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组织刘亚洲上将、丁一平中将、金一南少将等28位国内军事名家撰写30篇文章;6月23日至8月15日,推出"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大型专题报道,组织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著名历史学家戴逸等28位海内外学术名家撰写31篇文章。两组报道共刊发61篇文章,规模宏大,思考深入,影响巨大。


  两本畅销图书。专题报道推出的同时,我们与出版社合作,结集出版《甲午殇思》和《甲午镜鉴》两本图书。《甲午殇思》由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领衔,《甲午镜鉴》则由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领衔,两本图书"军民同心、双剑合璧",出版后市场反响强烈。


  两场大型研讨会。为将"殇思·镜鉴"主题宣传活动推向高潮,我们又组织两场高规格的大型研讨会。6月3日,《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在国防大学举行。7月24日,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我们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数十家中央、地方及境外媒体对两场研讨会进行了广泛报道,各大新闻网站转发,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一个纪念特展。为了将甲午反思热潮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又与一些省市图书馆联合推出"甲午战争120周年特展"及专家主题讲座。展览自2014年9月18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于201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纪念日在浙江图书馆落幕,先后在全国33家图书馆进行,同时在高校、部队、社区举办十多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报告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两组大型报道、两本畅销图书、两场大型研讨会和一个纪念特展,通过海内外军事名家与学术名家的视角,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的对接中,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全景式、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入解读和全面审视。专题报道一经发表,便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报道三次批示和表扬,称赞系列文章分析"有见地",要求全党、全军同志认真学习,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血泪史、羞辱史。刘云山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要求将系列文章汇集出版,"并向社会推荐"。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解放军总政部主任张阳、海军司令员吴胜利都提出表扬,要求全军学习。中宣部《新闻阅评》、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军事新闻阅评》刊文予以高度评价。同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推动全社会形成反思甲午、勿忘国耻的热潮,"甲午殇思和甲午镜鉴"一时成为社会热词,广为传播。据统计,稿件播发后,各类终端受众达10亿人次,各类信息转载、跟帖超过12万条。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读到"甲午殇思"的文章之后有感而发说:"中国90后的男孩子们如果有一半人喜欢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年轻的中国人的梦就会不仅仅是挣钱、娶媳妇过日子,除了浪漫之外还会增加阳刚之气,中国就有希望!"


  此外,专题报道与两本图书均受到有关部门与业内人士好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入选中宣部"主题宣传改进创新典型案例",获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获2014年新华社精品报道奖与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受到新华社编务会议通报表扬。"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获评2014年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甲午殇思》一书获评中宣部"2014中国好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荣誉。


  有专家评价说,《参考消息》组织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与"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专题报道创造了多个前所未有,作者队伍层次之高、阵容之强前所未有,对甲午战争的反思深度前所未有,引起密切关注前所未有,产生巨大社会共鸣与反响前所未有,这是近年来我国媒体宣传中的典型案例,是精准把握时度效的精品力作。之所以大获成功,是因为它展现了主创队伍的专业精神和勇于担当的风采,因为它触动了广大读者心灵深处的国耻意识和爱国情怀,因为它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新形势下打赢战争、维护主权的殷切期盼,因为它弘扬了强国梦、强军梦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这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围绕重大历史纪念日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首先,审时度势,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甲午殇思"与"甲午镜鉴"专题报道是参考消息报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要求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两组报道审时度势,主动策划,主动发声,在引导国人知古鉴今、勿忘国耻、激励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组报道的成功证明,只要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的主题宣传,就能得到受众欢迎,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知古鉴今,走进历史深处,契合时代主题,回应受众关切。


  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甲午年,我们知古鉴今,正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两组报道紧紧把握甲午战争120周年这个历史关节点,紧紧抓住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军队官兵正在为"强军梦"不懈努力的这个特殊时机,紧密结合美日等国家正在企图围堵中国崛起、中国海上维权面临严峻挑战的复杂形势,既走进历史深处,又把握时代脉搏,对当下中国最关切的问题作出直接回应。两组报道文章篇幅长,时间跨度大,在"浅阅读"蔚然成风的今天,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传播效果,这充分证明,有格调、有内容、有见地的深度报道,仍然有着广泛的号召力。


  再次,整合资源,发挥集成报道优势,走媒介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传媒格局在新兴媒体冲击下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媒体受众大量流失,而新兴媒体在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上尚未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在传媒格局变化的新形势下,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必须走强强联合和媒介融合发展之路。"甲午殇思"与"甲午镜鉴"系列报道,是新华社与军队学界合作的成功尝试,是《参考消息》传播平台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专家资源合作的成功尝试,两者的强强联合构成了资源和平台的最佳结合。同时,根据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变化,两组报道还在参考消息网、新华军网、新华社新媒体专线"锐军事"专栏以及微信、微博、客户端同步推送和展示,发挥了集成式报道的作用。


  最后,加强创新,延伸报道的价值链条,放大报道正面效果。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报道,我们没有仅仅停留在报道上,而是延伸报道的价值链条,对报道资源进行后续挖掘开发,将报道活动与品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把"殇思·镜鉴"系列报道作为一项品牌活动来展开,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展览、专家讲座,把两组报道、两本图书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反思甲午的热潮。


  恩格斯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甲午战争是一本沉甸甸的历史教科书,是我们民族复兴进程中必备的参考书。纪念甲午、反思甲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做好甲午反思这篇文章,是我们媒体人永远的责任。


  (本文节选自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 陶德言 在第二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