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完善考核体系才能彻底摆脱“唯GDP论”

        告别“唯GDP论”动真格了。有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70个县(市)取消了GDP考核,告别“唯GDP论”,以环境和民生的考核导向取而代之。

 

        “发展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GDP这个纯经济角度的考核标准,不无参考意义,但是,假如作为政绩评判的唯一标尺,自然难免以偏概全。现实中,因为对于GDP指标的过分强调,地方政府为了应对GDP考核指标,往往无节制地发展经济,无底线地招商引资。表面看来,GDP指标似乎突飞猛进,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却乏善可陈,甚至以牺牲环境和民生为代价。“唯GDP是举”的发展模式,饱受诟病,被戏谑为“只长骨头不长肉”。

 

        70个县(市)取消GDP考核,未来有质量的增长被寄予厚望。不过,假如认为取消了单纯GDP考核,目前发展模式的弊端便能一扫而光,或许有些过于乐观。对于“唯GDP论”,注定是一场艰难的告别。

 

        实际上,对于唯GDP指标的摆脱,应该说早有尝试。如早在几年前,一些地市引入“幸福指标”,并以国民幸福指数取代GDP,希望彻底扭转“GDP牛市”。尽管“幸福指数”的提法,比纯粹经济层面上的数字来得更有“含金量”,一些“幸福指数”的评比与排名却仍不乏争议。“幸福城市”的提法甚至常常受到当地市民的质疑乃至反对。

 

        唯GDP指标的弊端在于其将政绩简单地经济指标化,而一旦所谓的“幸福”成为一个用于量化政绩的数据,假如其与居民的真实感受之间存在差异,一样不能算名至实归。毕竟,在“幸福”这件事上,并不能玩“四舍五入”,更不能“去掉一个最低分”。按照木桶理论,“幸福指数”不能只看幸福人群的幸福指数,而更应关注幸福感最低群体的感受,甚至以最短的那根板来作为衡量基准。而现实中,用于替代GDP指标的各类“幸福指数”,在其细化与落实的过程中,却仍然逃不出GDP与经济指标的窠臼,甚至在算法上仍然延续单一指标,以致忽略了民众的关注点与真实感受。

 

        可见,假如取消了GDP考核,不过是换个名称,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并不会带来太多的改观。告别“唯GDP论”,当然值得期待,但要想政绩指标不再重蹈覆辙,其实更应引入为政绩评分最合适的“裁判员”,包括民间在内的测评机构。这样,取消“唯GDP考核”才有望走得更扎实。对政绩评判究竟该如何量化,又该用怎样的指标来考核,也仍然是个无可规避的待解命题。(吴江)

 

来源:中国审计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