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以新思路拓展房地产新局

  近期有关楼市新政的讨论格外引人关注,其中两种观点最具典型性:一是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各种矛盾交织难解,如果不出手救助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恐怕会硬着陆,而给楼市“松绑”就是救市举措,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是中国经济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对房地产市场回调应该静观其变,任何“松绑”政策都会被理解为救市之举,将可能中断市场刚刚出现的理性回调,引发如2008年那样的“惊天大逆转”,再次积聚风险。

 

  这场讨论的缘起是近一段时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松绑”不断——取消限购、放松限贷和公积金新政。客观地说,房地产新政的确利好房地产市场,可以预期,随着房贷新政和公积金新政的后续执行细则逐步完善,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效力将逐步显现,去库存化速度有望加快。但防止经济硬着陆非救楼市不可和楼市一松绑就会继续“吹泡”这两个预言都有过度焦虑之嫌,依据不足,有失偏颇。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一有风吹就草木皆兵,缘于有人仍在用过去的传统眼光和思路看待今天的市场。

 

  自6月底呼和浩特市取消“限购”,到目前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三亚5市仍“坚守”限购,3个多月以来,“限购”取消或放松并未引起市场急剧反弹。取消“限购”一开始,就被市场认为是“救市”,到今天,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助作用仍然微乎其微。

 

  在“银十”到来之际出台的、最出乎人们预期和被冠以房地产“强刺激”的放松“限贷”,到目前也没有催生一些人预想的“井喷”之象,虽然政策出台时间尚短,效果有待继续观察,但各地的统计数据显示楼市成交平稳,房贷新政颁布后的这段时间,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较之前仅仅是稍有改善。

 

  住建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推进异地贷款业务,虽然是这两日的事,但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多个城市调整了公积金政策,调整的结果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效果同样不尽如人意。

 

  从取消“限购”到放松“限贷”,再到推进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楼市趋势总体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房地产新政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稳市场的作用,“救市”作用并不明显,房地产市场依然按照自身规律温吞地运行着。指望房地产新政促使房地产市场像过去那样能吸引大量投资资金入场,再来一轮量增价升的火爆局面是不切合实际的一厢情愿;同样地,担心房地产新政会扭曲市场的运行规律,增加房地产寻找方向的难度,失去自我调节的机会似乎也没有多少必要。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并未因房地产“松绑”后“救市”效果不明显而呈现出更糟糕的迹象。当前虽然宏观经济运行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重重,但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效应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正在生成。

 

  同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和多挑战”的新常态一样,中国房地产业也进入到“提质换挡、降速运行”的新阶段,而这也是房地产市场应该有的常态。按照业内学者的共识,未来房地产市场正告别过去高增长时期,进入了新的调整阶段,市场分化、结构性问题凸显和市场波动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就要用新视角把脉房地产市场,用新思路拓展房地产新局。

 

  用新思路拓展房地产新局,就要正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居民住房普遍短缺、企业拿地开发就能赚钱的时代,开始进入居民理性消费、企业理性开发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时代;就要正视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粗放式高增长后,面临的调整过程是市场正常的回归过程,是市场规律使然,而非政策调控的结果。

 

  用新思路拓展房地产新局,就要认识到过去在房地产非理性繁荣时期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不得已出台的行政化调控手段本身存在着缺陷,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资金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人们改善居住条件,条件适宜时,行政性的限制措施就要逐步淡出。

 

  用新思路拓展房地产新局,就要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国情,既不能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不闻不问,也不能对房地产市场跟随经济大势的调整过度焦虑和担心。就要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节奏和速度,适时而动,既要对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和挑战有充分估计,又要看到房地产面临的机遇,对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

 

来源:金融时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