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走出去”大格局中抢商机

        在全球化的大发展中,快速发展的中企“走出去”浪潮正是中国参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体现。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与会专家专题探讨了中企从本土公司到全球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中企“走出去”要善于把握大势,在大格局中寻找商机。

 

  中企“走出去”大提速

 

  中国已经步入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新常态。

 

  继去年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后,今年上半年的对外投资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今年1~6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向媒体介绍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情况时表示,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国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方面进展显著。张向晨预计,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的同比增长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指出,当前中企大规模“走出去”的新常态蕴含众多机遇,企业“走出去”要走得好、走得快、走得可持续,就必须把握大势,在大格局中寻找商机。

 

  就国内形势而言,超10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近4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的外汇储备,以及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进出口总额都为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须对国际形势有认真的研判和了解。在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全球跨国投资正在逐步恢复增长,其中跨国并购也在恢复性增长过程中。按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直接投资将平稳增长,2015年和2016年有望达到1.7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些发达经济体,特别是部分欧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纷纷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措施,其中包括开放一些敏感的投资领域,激发了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需求。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资本流动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为中企“走出去”创造了不少机遇。

 

  “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

 

  崔明谟提醒到,要充分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引擎作用,他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建设覆盖了56个国家和地区44亿人口的大市场,占全球人口的63%,有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张向晨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今年1~6月,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额达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合作、农业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从存量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达163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左右。

 

  今年3月份,国务院授权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沿线各国合作的主要方向。根据愿景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其中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崔明谟表示,这些建设项目的投资额都非常大,同时,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都会得以拓展,在煤炭、基础矿产、水电等传统能源领域以及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都将释放众多合作项目。

 

  中企“走出去”也需要与其他国家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了产能合作的新概念。崔明谟指出,中企“走出去”要加强产能合作,营造共赢的局面。“不但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要输出产能,帮助落后国家建立和提升工业体系及制造能力。”

 

  在重视“一带一路”机遇的同时,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提醒,“一带一路”倡议仍缺乏一些细节的制度化设计和实施方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差异比较大,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顶层设计与具体执行措施的结合。

 

来源:国际商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