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去杠杆决心不因资金面紧张而动摇

  10月2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继续偏紧态势,同业拆借利率集体上行。其中,七天期回购利率一度跳升16个基点至2.72%,创4月以来最大涨幅。上交所一天期国债回购利率收盘涨175%,报7.89%,盘中最高触及18%;七天期涨4.5%,报4.04%。


  资金面为何与市场预期的宽松环境相背离,突然持续性地偏紧?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导致外汇占款减少,再叠加财政存款上缴,使得资金面整体趋紧。10月以来,人民币较大幅度地贬值,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会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导致资金面收紧的压力持续加大,这被认为是目前资金面偏紧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央行并没有舒缓由外汇占款减少而出现的偏紧状态,近期并未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


  此外,有传闻称,央行根据MPA调控要求,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进行测算。虽然这个消息并未确定,但表明央行金融去杠杆的工作是认真且严肃的。近日,中国17个部委建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序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开始将“去杠杆”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防范楼市暴涨带来的金融风险,而是全面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中国,应该遏制信贷过快增长,特别是更高风险的影子信用产品的过度增长,同时确保银行间融资结构的健康。他们建议,新兴经济体应抓紧低息环境降杠杆。


  过去两年,针对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政府部门试图通过金融市场降杠杆。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不仅没有使杠杆率降低,反而制造了股市暴涨暴跌以及楼市泡沫。全社会信用大幅扩张,宽松环境与资产荒造成投机盛行,一些机构通过不断加杠杆在市场上获取所谓的稳定性收益。一些投资者目前仍然相信,央行不会紧缩。宽松的货币环境只会鼓励加杠杆而不是去杠杆。因此,央行如果不以实际行动表明去杠杆的决心,就会制造相反的市场预期,而且会被投资者借机利用,越来越陷入被动。


  尽管中国近期对资本跨境流动实施了严格的监管,但是,随着美联储年底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人民币汇率将承受越来越大的贬值压力,这又会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央行必须稳定汇率,并未雨绸缪,提前适度收紧货币政策,让市场增强承受冲击的能力。


  因此,推动短期利率抬升,警告市场主动有序地去杠杆,或许是当前市场资金面偏紧的一个重要作用。


  2013年,全球依然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没有贬值压力,杠杆率也比现在低。而现在不是这样。收紧货币政策,我们可能要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不收紧,则杠杆会进一步抬升。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是降杠杆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因此,至少目前不能放弃降杠杆的目标,也不能容忍杠杆继续攀升,应该通过更加细致的政策与引导,以最低的代价逐步推进去杠杆。并且,去杠杆的任务必须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其他任务与目标形成一致,系统性地推进,增加协调性。不应忽视风险,但不能畏惧风险。央行可以用多种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松紧适度,规避所谓钱荒的风险,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基调的趋势不能改变。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