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中国“新经济”一季度表现“抢眼”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其中,“新经济”在今年首季度的表现广受关注。


  今年2月以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及“发展新经济”的理念。


  在他看来,“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而“新经济”的内涵不只包含了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一产当中的家庭农场等。


  就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


  从较典型的“新经济”行业来看,第一季度,医药制造业行业增加值达到9.2%、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5.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9.9%、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则高达80.2%。


  分析人士指,上述数据说明,中国“新经济”的增长在明显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正在有序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过,“新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其一是如何避免旧经济“借尸还魂”。进入到3月,中国工业生产、需求、价格、实物量等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制造业PMI则达到了50.2%,重回临界点之上。


  上述指标的回升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经济的好转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会否回到依靠传统经济拉动GDP的“老路”引发担忧。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地方政府中的部分官员仍对传统经济“情有独钟”,“要注意他们在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双重惯性之下重新加大对传统经济的扶持,而放弃对‘新经济’应有的支持”。


  其二是如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减负”从而释放创新活力,始终是“新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命题。目前,中国官方为企业“减负”的一项关键举措是5月1日全面实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李克强已多次强调,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必须“只减不增”。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表示,减税虽然会牺牲短期财政收入,但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更多税源,最终带来可持续的财政增长。但需要考虑的是,营改增势必带动税制改革的整体推进,下一步,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三是避免“新经济”出现“泡沫”。由于技术创新的周期相对较长,在国家强调“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不排除会有企业打着“新经济”的名义做事,进而获取补贴,使“新经济”成为一张“画出的大饼”,而无法“充饥”。


  宋清辉表示,避免“新经济”出现泡沫,一方面应提高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培育新动能与改造旧动能之间找到平衡。


  “当前‘新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从体量来看,尚无法动摇传统经济的支柱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新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不符合市场规律,更可能会出现泡沫的问题。我认为,对传统经济、旧动能的改造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宋清辉说。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