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预警频道 > 正文
人民币贬值 成本的增加 地炼利润缩水

  8月中旬开始人民币中间价连续暴跌,对于通过美元结算的商品,买家面临着成本增加的压力。2015年异常火爆的两种炼油原料――稀释沥青及马瑞原油也是如此,成本的增加严重打压地方炼厂采购积极性。这对于本就微利运行的地炼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空。

 

        国内地方炼厂常用的炼油原料,一般都以挂靠新加坡高硫180CST、高硫380CST价格计价,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原料进口成本无疑增加,而国内油品市场本就疲惫不堪,地方炼厂利润再次缩水,备受关注的地方炼厂生存迎来新的考验。

 

        山东地炼近几年装置利用率有所提高,国内油品市场在经历“生死考验”后,贸易商回归理性操作,市场愈加谨慎。从3月份开始,山东地炼整体开工率维持在40%上方。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雾霾成为大气治理的首要问题,进而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推进。在此背景下,国内炼厂面临油源与加氢装置升级的双重考验。

 

        随着2015年稀释沥青及南美重质原油大量涌入,同时,由于2015年部分地炼进口原油使用权配额落实,地炼企业原料问题得到有力改善,当前山东地炼加工原油占比高达70%以上。随着油源匮乏问题的缓解,地炼企业对原料的要求开始提高。在此背景下,部分进口燃料油,如M100、直馏180等逐渐淡出原料舞台。

 

        随着原料的多样化,为了对冲低迷的成品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地炼企业一直在积极寻找更加低廉的原料,这就是稀释沥青被大量使用的根本原因。近几个月稀释沥青进口量大幅攀升,甚至出现单月进口量高达200万吨的局面,远远高于传统燃料油进口量。借助稀释沥青的“救助”,地炼企业亏损局面有所缓解。但此次人民币大幅贬值后,稀释沥青的进口成本增加了70~80元/吨,在企业盈利状况未有缓和之际,成本增加无疑让地炼生存雪上加霜。

 

来源:中国化工报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