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预警频道 > 正文
我国中药贸易低迷 解困需政企“联手”发力

  近日发布的《行业风险预警信息》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药品出口贸易额呈负增长,出口额累计229.19亿美元,同比下降2.25%。与去年同期6.62%的同比增速相比较,2016年以来我国药品出口形势显然不佳。其中,药品出口仅对欧洲市场出口额实现小幅增长,对前两大市场美国和印度出口额同比均出现下降。


  在中药出口方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也发布消息称,2016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成为同期整体医药出口下滑最大的品类。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0%;进口5.3亿美元,同比微涨4.0%。


  出口中药类产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和保健品,均陷入负增长,且出口量和出口额全部“双降”,在中药类产品出口记录上实属罕见。


  多壁垒下中药贸易“走出去”受困


  近年来,中医药贸易尤其是中成药贸易一直处在低位徘徊,整体发展不温不火,可以说已进入了“瓶颈期”。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难主要难在注册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上。2015年我国中成药出口的前10大市场中,只有在美国是按膳食补充剂的形式销售,其他9大市场均以中成药或传统药的形式销售,虽然在很多国家已经承认中医,但是中成药的注册却很难实现。


  此外,2011年《欧盟传统药注册法令》实施后,也给中成药“走出去”带来了阴影。特别是自2014年5月1日起,英国禁止销售所有未经注册的传统药,进一步限制了中成药在欧盟的发展。


  北京和嘉慧康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史万奎表示,我国中药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近年来,经过资本驱动和市场竞争,中药的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开始有很大提升,其中有一些质量标准已经在国际前列,但市场化能力不高。


  同时,史万奎表示,当前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力度不够,也是阻碍中药类产品走出去的原因。中药是中医的工具,人需要的是治疗方案、保健方案,而不是药品,没有中医文化做先导,中药市场难以打开空间。


  “如今,中国缺乏中药国际化领导型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助力的前提是要有领导者,中国目前缺乏中药国际化的先驱型企业家,无经验、无交流、零领导,强化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史万奎说。


  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表示,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是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药的国际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医的国际化,现阶段,中药贸易不能单单只看药品,与中医结合至关重要。


  另外,闫素飞表示,当前我国缺乏针对中药技术性贸易防范体系。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药相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其评定与检验较复杂,使我国企业疲于应对,我国中药生产与国外标准差距较大,国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政企联手促中药产品“走出去”


  我国中药注册难产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国天然药物技术标准的不一致。因此,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加快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接轨的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当下“急不可待”的课题。


  史万奎认为,对于目前国内与国外不一致的标准,政府应当进行相应的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当前国际上有关中药产品技术标准仍存在不少空白,我国应积极参与相应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内重要标准的国际化,并与相应的国际组织接轨。


  同时,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医药,并且能清楚地认识中西方的差异,了解中医文化,大力宣传中医文化。此外,中医药企业还应加强中医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以现代前沿科技,对实证的中医中药实践进行理论再造,优化理论体系,建立临床路径,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专家共识。


  加强中药企业国际化营销团队建设,培养既懂中医又无语言障碍的营销人才。开展中医幼稚教育,将中医文章纳入国文课程,开设专门的中医院校等。


  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受国际市场诸多限制,其中以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限量为主要指标的技术壁垒,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闫素飞认为,攻克技术贸易壁垒,需要我国出口企业严格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控制有害元素含量。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新的重金属和药残留等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能力。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全国协调一致的有害残留监控体系,加大社会监督力量,从各方面推动我国中药扩大出口。


  在2016年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认监委就联合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认证体系的合作协议》,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全面推行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闫素飞说:“这一体系的完善对于整个中医药行业而言,意味着整个品质将有极大提升。”


  “其实,提高中药国际贸易额,不能局限在战术层面,做短期文章。应该政府和企业联手,以十年为期,从长计议,以彻底改变中医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尴尬局面,为中国经济、为世界人民健康开拓新局面。”史万奎表示。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