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广东 > 正文
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创业创新驶入快车道

  引资引智谋发展“创业创新”谱新篇——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创业创新驶入快车道


  广东江门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地处珠三角经济圈,是人杰地灵的一方宝地。在当前全国上下高举“创业、创新”旗帜谋发展的新时期,江门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日前,江门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许赞接受了笔者专访。


  问: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在蓬勃地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各地均出台了切合当地的推动政策,江门高新区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较其他地区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赋予我市“建成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和华侨华人创业创新集聚区”的重任,江门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统筹全市创新活跃区域的“1+6+N”创新格局,引领带动江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我区集中的优势资源主要有:发展机遇多重叠加。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其中一员,我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将我区作为三大市级产业发展平台之首。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成,我区将进一步区位前移、优势凸显,与广佛、深港澳可以优势互补、携手共进、错位发展、相得益彰。创新驱动势头强劲。我区围绕科教园的定位,构建了“产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金融平台”五大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有充足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丰富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金融结合走在了全省前沿。在全省高新区中,首创发行两期共17.5亿元城投债用于园区建设。全省首个建立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暨金融科技产业化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引入了东方金诚、中诚信用、联合信用等3家全国性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环境宜居宜业。我区建成了全省首个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涉企行政服务便捷高效;我们有江门“市肺”白水带森林公园,有陈少白故居、茶庵寺等历史古迹,有万亩农田林网湿地公园,是一个宜业宜居宝地。


  具体到政策上,我们主要举措是:


  一是坚持在“双创”政策上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创业创新“政策洼地”。作为核心区,率先全面落实自创区“6+4”政策和省12条创新政策、市“1+8”科技政策,主动对接自贸区、实验区的政策,寻求行政审批、监管、干部绩效考核等行政体制新突破,先行出台了《江门高新区鼓励企业改制与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管理暂行办法》、《江门高新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办法》、《江门高新区促进专利发展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信用评级机构推进江门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进一步发挥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和联动效应,激发企业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企业主体培育提升行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全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企业建设研发(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课题,加快向国家级研发机构升级;加快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现新型研发基地倍增。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培育数据库,加强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服务。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5年增加11家,全区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达到204家。


  三是着重发挥四大国家级平台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创业创新的“源动力”。全力打造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将高新区建设成为江门地区乃至广东省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热点区、升级区和辐射区。以“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周为契机,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营造服务小微企业双创的浓厚氛围,优化园区创业创新环境。联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智能终端产业联合会,以珠西云谷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平台,邀请有关部委领导,智能终端行业院士、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在高新区举办2016首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大会,进一步促进江门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扩大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中的影响力。


  四是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快出台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其配套,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鼓励区内企业、机构采取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专利)入股、合作经营、聘请顾问等方式,大力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科研创新人才及团队。我们计划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分为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给予项目启动资金资助、安家补贴、项目土地安置、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入住人才公寓等激励措施,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科技企业、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也进行奖励,并每年安排100万元的人才工作经费,对文化、教育、卫生、社科等领域的“专家工作室”建设、学历技能晋升、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医名师名家等项目给予扶持。我们正加快建设集博士后人才创业创新中心、青年人才创业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创新中心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中心于一体的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双创”(创业创新)园,打造珠江西岸示范性及辐射效应的创业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我们计划对获批建立“江门高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招收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企业进行奖励,并对进站的博士后发放生活和工作经费资助,对在站期间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配套奖励资助。创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金,大力营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人才环境。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依托区内龙头企业、科教园,通过“星期天工程师”、“季度专家”等引才模式,大力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科研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双创”园,引进100家创业团队同时入驻孵化。


  五是积极发挥“侨”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全球链接行动,建设侨乡创新创业国际平台。充分挖掘侨智侨资侨力,开展与北京瀚海控股集团、江门海归会等海外创新资源机构的合作,力推与北京瀚海合作设立江门高新区北京及美国硅谷、波士顿、洛杉矶、德国、加拿大海外孵化中心,用“本地注册,异地孵化”的方式,从源头解决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而造成的资源不足问题。


  问:江门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在创业创新方面他们无疑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江门高新区如何处理与广州、深圳的协同发展?有何具体政策引导?


  答:江门高新区是江门的东大门,是江门对接深圳、广州等地的桥头堡。近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市委市政府“东部一体、同城共融”的部署,加快产业提质发展。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成,我区将进一步区位前移、优势凸显,我们将充分利用毗邻广深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江广、深江对接活动,促进广佛、深港澳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目前大力推进与深圳商协会及各大企业在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项目与产出、产业与人才等四方面进行对接。已促成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TCL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向江门高新区企业广东普加福公司投资4000万元;与瀚海智业集团开展全面合作,与其下属的中美企业创新中心(深圳)达成共建国际创新平台,打造跨境加速器、优质项目产业化合作等4项合作意向;与深圳市商协会秘书长联谊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园区、共建创新平台,支持深圳企业、协会在江门高新区投资发展,开展双创合作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推动江门高新区成为深圳产业溢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问:请谈谈江门市在“创业创新”方面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前景和工作目标。


  答: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江门高新区发展的灵魂,江门高新区已明确“珠西创城·侨都硅谷”的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也明确要把全市的科技资源、高教资源、高新企业资源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区加快聚集,打造全市的科创中心,以高新区为龙头带动全市1+6产业园区共创共融,共同把江门建设成为珠西新的创新中心。


  未来几年,高新区将以建设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最重要的国家级平台为核心,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为特色和支撑,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加快把创新动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打造“珠西创城·侨都硅谷”。


  问:2015年,江门高新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表明江门高新区的“创业创新”工作在国内受到充分肯定,请谈谈你们是如何做的?


  答:江门高新区按照“有形象、有内容、有品牌、有示范”的工作目标,加快制度创新,推进综合改革,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打造金融高地、政策高地、电子商务高地、人才高地。


  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打造科技金融高地。鼓励金融服务创新,组织13家企业13个项目从科技支行成功办理了共计1.2亿元的科技贷款,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近247万元。以高新区50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了项目的风险担保资金池,开发第一期科技“政银保”融资项目,目前已受理了10家企业的申请,将有效帮助我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难题。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以1000万专项资金为引导,成功设立江门启迪之星天使投资基金,首期拟募集5000万元,释放政府资金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过程中的引导、放大民间资本的动能,进一步壮大创业投资市场和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


  二是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双创政策高地。深化普惠性政策,直接免征涉及堤围防护费、耕地开垦费等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力发动企业参与竞争性奖补,目前我区共有3家企业成为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以服务补贴券的形式提供工商财税咨询、技术检测等方面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通过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打破行政壁垒,推进“五证合一”改革等手段,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登记流程。大力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我区认定的15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措施。


  三是推进“互联网+”战略,打造电子商务高地。成功引入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阿里巴巴1688进口货源平台两个电商项目。其中,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项目入驻并已上线的小微企业达1300家,上线产品逾23万种,累计实现线上交易额超5亿元,成为我市上线企业最集中、实现交易额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四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加快出台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其配套,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依托区内龙头企业,鼓励区内企业、机构采取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专利)入股、合作经营、聘请顾问等方式,大力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科研创新人才及团队。加快建设集博士后人才创业创新中心、青年人才创业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创新中心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中心于一体的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双创”(创业创新)园,打造珠江西岸示范性及辐射效应的创业创新人才孵化基地。(王海军)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