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内蒙古 > 正文
包头市石拐区:老工业区的“大生态”蓝图

  当前,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报告发布会上,有专家认为,一些资源型城市走下坡路,不是因为资源枯竭,而是创新不够。


  在包头市石拐区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内蒙古初赛暨内蒙古第三届“喜桂图杯”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期间,石拐区区委书记雪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石拐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近年来在转型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借助在“一带一路”上重要节点的地位,迎来了文化创意和国际合作等转型发展机遇。


  生态发展不是简单种树


  雪松坦言,2011年石拐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后,地区经济社会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9:10,转型发展难度大。二是民生改善任务重。石拐区低收入群体多,城乡低保对象和残疾人比例高达28%和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3和1/4,地区实际可用财力不足2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多。三是地质灾害多。因长期资源开采,全区地质灾害面积达249.1平方公里,毁坏地表植被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全市13个严重地质灾害点石拐区就有9个。


  雪松表示,面对煤炭资源衰竭、传统产业亟待升级的客观实际,石拐区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一主线,调整确立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发展定位、“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发展路径,开启了全面转型新征程。


  雪松告诉记者,石拐区委领导班子深思熟虑后决定,以“生态立区”为引领,全面推进地区经济社会转型。所谓“生态立区”,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简单地种树,而是把“生态”作为一种产业来打造,把生态理念贯穿于一、二、三产业中,用生态理念来统领全区产业发展。只要我们把这个“大生态”搞好了,我们的经济自然就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良性发展,最终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局面。


  据介绍,石拐区2016年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通过实施重点林业项目建设、区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形成以五当召景区生态恢复为核心,推进生态产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努力打造绿漫青山、特色多元、互为补充的绿色富民经济带。


  通过“生态立区”,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61亿元,是2010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66亿元,是2010年的1.13倍,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71亿元,是2010年的1.56倍,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19205元和6625元提高到33199元和12469元,年均增长11.6%和13.5%;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切入点


  在雪松看来,作为一个缘煤而兴的老工业矿区,石拐区要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就必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雪松说,石拐区拥有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89户入园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户,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4年园区规划面积由1.84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60.38平方公里;2015年又投入6000多万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园区目前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围绕产业链条做延伸。园区先后有亚新隆顺300万吨特钢续建、经纬能化100万吨煤焦化、北镁科技30万吨型煤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企业之间初步形成区域良性互动、主导产业交叉联动、龙头企业协作配套的循环产业系统,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不断提高。


  二是围绕生态环保做循环。按照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思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过去5年,淘汰落后产能6.93万吨,重点企业累计投入5亿元进行了环保节能改造,年减排二氧化硫5200吨。2016年,环保技术改造计划投资5220万元,目前完成过半。三是围绕产业升级搞研发。成立了生态工业研究院、联众创业孵化基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石拐生态工业研究院实验基地项目基础设施已开始建设。


  雪松表示,未来几年在石拐工业园区组建混合所有制集团公司,支持硅铁、特种钢、金属镁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综合竞争水平,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工建设采煤沉陷区光伏、光热等发电项目,推进“微电网”建设,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全面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加强国际合作


  “内蒙古包头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先天的资源禀赋,而石拐区正处于呼包鄂金三角中心腹地,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为‘一带一路’的构建添砖加瓦、增光添彩。”雪松表示。


  雪松说,“两年来,石拐区把发展五当召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区转型的一个重要支点,累计投资17.6亿元,举全区之力通过抓硬件和软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包头市重要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打造成自治区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基地。”


  同时,石拐区在文化创意类方面的发展使得国际合作近在眼前。2015年5月,石拐区政府与北京电影学院、深圳迪威恒兴实业共同签订建设包头国际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雪松对此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将依托地区保存完整的文化遗存优势及强大的专业师资团队、科技创新能力,以“一带一路”国际影视文化创意艺术节为龙头,建设彰显丝路国家文化精髓的北影-包头国际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内蒙古地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先行先试举措,将有助于融合丝路国家文化产业资源,推动文化交流、合作与共赢,丰富影视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层次传播丝路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打造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本报记者郝帅)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