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四川 > 正文
成都轨道交通牵引力:打造千亿级全产业链

  “如果过几天来,这里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现场内,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赶进度安装生产设备。项目业主方——中车成都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管德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计划,5月中旬园区的地铁车体线将投产试制。


  这个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装备园区,正是当前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该市正在加快建设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等150个项目。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十三五”时期的突出发展产业。成都市提出加快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目标,通过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做成一个全产业链,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聚集五大产业集群。”西南交大翟婉明院士高度评价成都轨道交通的“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底气足、定位高”。


  成都底气


  日前,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召开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评估会,经过近3天的评审,通过了规划修编专家评估,预计5月初有望获得正式批复。


  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新建的5个项目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1月陆续开工建设。据成都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修编获批后,成都2020年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将达530公里。按照每公里1.1辆地铁列车的配比,届时运行的地铁车辆就近600辆。


  此外,目前按照国家战略规划新增并建设的有成都至重庆、西安、郑州、武汉、昆明、贵阳等多个方向,时速350公里的六条高速铁路出川通道。同时,成都到周边区市县的市域铁路、城市快速轨道或有轨电车等也在加大建设,如成灌铁路、成蒲铁路,主要是联系双核与市域第三圈层城市,最高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


  “明年底开通的地铁7号线,将使用成都造的地铁列车。”管德停表示,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定位就是要打造中国西南唯一一家集机车、客车、城轨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装备和动车组整车生产、维保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他们的信心来自于成都轨道交通巨大的市场需求。


  实际上,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起步早、基础牢,在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各领域实现了全覆盖,行业内单位数量名列全国第二。如今,虽然成都地铁仅有1、2、4号线已经开通,但地铁和高铁发展的巨大产业推动力,已然让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市确定的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是成都重点打造的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具有话语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机遇好、市场大、底气足,“一是产业链不断完善,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三是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四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全产业链


  “经过严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产、学、研各界群策群力,整个规划扬长补短,清晰地呈现出发展‘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运营维护’五个重点领域包括其实施路径,以及‘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就《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专家评审组如此评价说。


  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6个重大高端成长性项目之一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作为中国中车西南地区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与维保基地和关键系统、重要部件的专业化制造基地,随着地铁车辆下线并实现批量生产,将在轨道交通产业链条占据重要位置。


  “围绕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我们从其100多家配套企业中筛选了30多家核心企业,希望能够吸引到新都园区,从而拉动整个区域的制造业水平。”新都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大伟表示,为此,该区的主要领导近期奔波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


  据悉,目前已有5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顺利签约。作为中车的长期供应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龙头生产企业今创集团,拟投资8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上缴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同样是中车的主要供应商,南京圣合轨道交通设备公司拟投资1.5亿元,建设轨道交通、转向架等零部件生产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2亿元,上缴税收不低于800万元。


  与此同时,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也在这条产业链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乘用车辆、车载设备、‘四电’系统、轨道系统,包括城际、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车辆的零部件及配套中小企业,新津正致力打造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则是由中国中铁投资,旗下中铁二院实施的“国内唯一一个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整合于一体的国际型产业园”。项目定位为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提供涵盖覆盖勘察设计、科研、建筑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维护、教育培训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服务。目前产业园一期2号地块已基本建成,已签约入驻企业或机构达60多家,中铁二院、中铁二局等40余家单位已正式入驻办公。


  创新驱动


  在轨道交通的产业链条上,成都通过创新驱动,正在展开新的探索。


  日前,成都市与西南交大、中国中车签署四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成都市将与西南交大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建,共同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南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称,将打造轨道交通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更多顶级企业,并加强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人才培养,“中国高铁的建设高峰就在西部。建设、运营、车辆更新,都意味着轨道交通产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


  此外,成都的现代有轨电车、西南交大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都已经显现出其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目前,西南交大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工程车将于2016年6月下线并接受相关技术认证,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只是时间问题。


  2015年6月,中铁二院与俄罗斯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就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与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签约。该项目合同金额约24亿元人民币,系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成都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


  “从供应端入手到延长产业链条,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有了动力,但要真正做大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创新驱动必不可少。通过创新驱动,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将能得到充分满足。”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个性化产品包括今年10月下线的地铁车辆,是一种比现有地铁更宽敞的A型铝合金地铁车辆。


  此外,在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一个轨道系统新突破的喜讯从园区传来。“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嵌入式轨道在3月份刚刚取得了城市轨道工务产品CRCC认证,相当于拿到了全国轨道交通市场的入场券。”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新技术充分运用高分子材料,取消了扣件,通过工厂式生产、模块化现场安装,使轨道的承载力更均衡,并具有开挖量小、工期短等特点,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通过创新驱动,从而提升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在满足成都地区轨道交通市场的同时,我们将把产品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积极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中车在西南地区的出口和服务基地。”(本报记者党鹏)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