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四川 > 正文
四川丹棱打造柑橘全产业链

  柑橘是四川省丹棱县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种植面积达13万亩。但柑橘产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老果园品质退化,品种单一。如何转型升级,丹棱县进行了探索。


  从老果园到产业园:改种新品种覆盖物联网


  丹棱县生态源果品合作社理事长陈波说,他们推广的“不知火”“爱媛38号”等新品种柑橘,皮薄、无核、味甜,每年12月到第二年1月左右错峰上市,平均每斤价格能卖到5元。


  近几年,丹棱县不断压缩老品种,合理搭配晚熟品种,全县建成了10万亩“不知火”柑橘产业园。


  种植方式更新换代。在梅湾村柑橘示范基地,一排排果树整齐地长在高高的垄上。陈波说,果园采用聚土起垄技术,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挂果率。垄距加宽,每亩果树数量由75株调整到50株。“种植密度减少,产量并没受影响,因为品质提升,每亩收入还增加了。”


  在梅湾村柑橘标准园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柑橘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果园建立现代物联网,精准施肥用药,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实现质量追溯。丹棱县委书记朱莉说:“全县推行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确保果品健康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韩明玉说,总体看,我国果业产量低,促进果业绿色发展,应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加强果园装备开发,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从好果子到好产品:发展初加工延伸产业链


  当前水果市场的“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偏少,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适应。实现产地初加工,正是提升水果品质的重要途径。


  丹棱县的柑橘种植面积广,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过去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丹棱果润加工合作社理事长郑刚分析,柑橘商品率偏低,导致好产品没有好身价。


  在果润加工中心,生产线的一端,工作人员把一筐筐柑橘倒在传送带上,柑橘蹦蹦跳跳地进入“洗澡”环节。在生产线另一端,身上布满不同尺寸圆孔的滚筒不停地转动,柑橘根据体型自动分类。


  据介绍,这里引进自动生产线,实现自动分拣、清洗;建设10座冷藏库,仓储能力达1000吨;与物流公司紧密合作,发展冷链运输。


  西南大学教授周常勇介绍,我国柑橘加工占比偏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商品化处理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应加强技术研发,构建产后增值体系和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


  丹棱柑橘初加工快速发展,目前建成9个商品化处理中心,但精深加工是短板。郑刚说,精深加工对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求高,产品市场行情不明朗,“企业光冷库建设就投入300多万元,加上用工成本不断走高,不敢贸然扩大生产。”


  精深加工是做大做强果业必须面临的课题。“目前柑橘加工主要产品是罐头和橙汁,罐头原料果产量足,但市场饱和。橙汁市场大,但原料果不足。”周常勇分析,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创造新产品。比如在已用鲜橙汁、浓缩橙汁的基础上,加大对多元橙汁产品的研发,开发香精油、化妆品和保健品的精深加工。另外要建立种植、采收、加工等整个环节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不断提升价值链。


  扶持力度要加大。专家建议,国家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农产品深加工给予支持;加强科研院校与加工企业对接,加强成果转化;在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探索构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协同机制。(王浩)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