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各地产经 > 正文
安徽合肥深耕创新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出硕果

        安徽省合肥市不沿江、不靠海,传统工业基础薄弱,但在近年来的经济下行形势下,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却连年争先进位,从全国省会城市中下游跃入10强。今年上半年,该市多项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居全国城市前列。

 

        记者了解到,合肥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高新技术产业,该市以改革科技体制激发创新活力,前瞻性布局创新产业,走出了一条中西部城市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

 

        深耕创新: 每3天诞生一家国家高新企业

 

        3个月卖出100万个、5个月卖出200万个、7个月卖出400万个——小米手环仅上市10个月,就占据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25%的份额,超越三星等巨头成为行业世界第二。

 

        这款颠覆性创新产品来自于合肥一家名叫华米科技的公司。这家公司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毕业生创立,曾研发出国内首款平板电脑、全球首款投影平板电脑等产品。

 

        2013年底,他们的研发实力被北京小米公司看中,双方开始合作。去年8月,他们推出小米手环,以良好的用户体验、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和超长待机时间,开始爆发式增长。

 

        小米手环诞生在合肥这样一个中部城市,是该市10多年深耕创新结出的硕果。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体制创新。

 

        “没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不可能有今天!”华米公司副总裁章晓军介绍,公司多年来在企业资质、贷款融资、办公场所等方面得到扶持,2011年在急需资金、贷款困难的情况下,合肥高新区采用“创新贷”,支持企业用科技成果抵押,3年获得1000多万元低息贷款。

 

        “正是这样的支持,使我们的团队没有放弃、改行或贱卖股权,坚持自己的梦想。”章晓军说。

 

        通过持续深入营造创新环境,合肥近年来孕育出华米科技等一大批知名新兴企业,实现了从2008年到2014年的“五个跃进”:

 

        一是高新技术产值5年翻两番;二是“每3天诞生一家国家高新企业”,从233家增长到828家;三是企业研发机构增长4倍;四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倍;五是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倍。

 

        勇于作为: 新理念早布局打造创新产业链

 

        6代线、8.5代线去年共实现产值109亿元、净利润12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51亿多元……记者从合肥京东方科技公司获悉,该公司在实体经济低迷的大形势下产销两旺,还准备投资400亿元在合肥新建世界第一条10.5代液晶平板显示生产线。

 

        今年前5个月,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平板显示等7大战略新兴产业增长29.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近6成,起到了新经济引擎的作用。

 

        合肥的新型平板产业堪称“无中生有”。2006年,合肥市委、市政府研究未来产业需求,决定从严重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平板显示材料切入,布局新产业。

 

        “当时既缺技术又缺资金,国内很多城市不敢上马,但没有风险哪轮得到合肥?”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合肥市与京东方合资的国内首条6代液晶面板线开工,3年后双方又合作建设国内首条8.5代面板生产线,使合肥成为全国最大的平板显示材料生产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合肥采取了多种机制创新。如政府参与企业定向增发,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京东方6代线总投资175亿元,合肥市政府拿出30亿元,引入社会资金145亿元,有效降低了政府投资风险,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

 

        围绕平板显示,合肥积极构筑上下游优势产业链,目前已拥有14条显示材料生产线,7条面板生产线,联想等年产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长虹、海尔年产540万台电视机等下游终端项目。

 

        体制改革: 构筑区域创新平台培育企业“鲨鱼苗”

 

        在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业推动下,合肥市近年来经济连年争先进位,去年工业产值、进出口额等进入全国省会城市10强。今年一季度,合肥市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进入全国省会10强,多项指标增速居前列。

 

        “创新是合肥的‘杀手锏’,更是长久发展的动力源!”合肥市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必须进一步向创新要发展。

 

        为畅通研发、人才、产业、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融合,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科大近期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构筑区域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我们是个兼具大学、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特点的‘四不像’,目的通过改革建立类似硅谷的创新生态。”中科大先研院院长助理陈林介绍,先研院成立一年多来,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单元34家,引进“千人计划”等创新人才29名,培养硕士近千人,成立创新企业91家。

 

        “这里每天都有新东西涌现,包括新理念、新成果、新产品和新企业。”陈林说,他们将进一步探索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创客中心等平台,使更多的“鲨鱼苗”企业加速成长。(新华社记者 王正忠 王圣志 徐海涛)

 

来源:中国质量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