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各地产经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创新力求“无缝对接”

  2017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地方“两会”相继闭幕,从三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来看,去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明显,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平台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强。


  承接京津“水到渠成”


  按照河北“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交通、空间、产业、政策等“六大优势”,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特别是紧紧抓住产业协同这个核心,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有律动、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面临的最大的发展机遇。


  但一个问题是,一些园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


  “无论是园区,还是企业,都要真正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转不行,转慢了也不行。”


  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认为,加快转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结构优化的发展是园区努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这意味着那些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趋势的项目,属于“三去”类的项目将被“束之高阁”。


  现实是,河北省对省内各类园区优中选优,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平台对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据了解,河北在承接生物医药、汽车产业、科创产业的转移上,河北实现了很大突破。以渤海新区为例,截至目前,累计承接京津项目218个、总投资2077亿元。


  京津冀正着力打造创新共同体。北京的人才、科技资源加速辐射周边地区,截至去年年底,中关村企业已累计在天津、河北新设立分公司2709家,其中天津887家、河北1822家。2016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4.7亿元,增长了38.7%。


  在承接科创产业转移上,京津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建设顺势启动,目前已与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委员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渤海新区产业化促进基地加快推进,中科院微电子产业园启动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聚集高地加速成型。


  在推进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去年累计承接天津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102亿元,涉及汽车装备、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休闲、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


  去年10月底与天津东丽区签订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有亨力新型环保材料、中荣化工仓储等6个项目签约落户。日前,沧州市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渤海新区成为最大受益者,将在港口运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干部交流等方面与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无缝对接。


  对接京津“游刃有余”


  河北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河北着力打造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平台,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河北段实现了全线贯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信息实现了共享,引进京津资金达到了3825亿元,河北在交通、环保、产业三个领域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也成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除去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外,河北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已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张国栋告诉记者。


  有优势,更要有平台。渤海新区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不断打造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对接京津提供广阔平台。在行动中,渤海新区将5年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利用2年集中实施,仅去年一年,就推进了总投资646亿元的242个项目。今年,又将有总投资超700亿元的221个项目启动建设。


  特别是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渤海新区将“七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作为硬指标,确保项目来了就能落下。资金保障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档、快推进的重要前提。


  对此,渤海新区一方面加大对口跑办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一方面拓宽思路,积极探索股权融资、PPP等多元融资。先后设立冀沿PPP发展投资、建信资本等7只基金,大宗散货物流园区等6个总投资217亿元的PPP项目开工建设。(本报记者汪晓东)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