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频道 >   热点关注
热点关注 收藏本文章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电邮给朋友
鹿泉近百名学子遭遇“利息门”

  鹿泉市的孙先生在为孩子上学之事偿还5000元“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时,竟被当地信用联社收取690元的利息费,本报7月23日34版头条对此刊发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多家知名网站纷纷转载。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更有惊人发现,仅2008年和2009年两年内,鹿泉市就有近百名大学生从信用联社办理了“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而用鹿泉市信用联社负责人的话说,这些学生在偿还贷款本金时均需“自己出利息”。

  眼下正是申办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时期每年7月15日到10月底,为什么这项国家惠民政策在鹿泉“变了味”?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记者层层剥茧,试图揭开这一系列谜团背后的答案。

  ■省教育厅

  在校期间利息财政全额贴息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下发了《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记者从这份“冀教规〔2008〕2号”文件上看到,“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年6000元,主要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在该办法第二十二条中明确写道:“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在第二十九条中也有“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财政全额贴息”的内容。

  记者了解到,每年7月15日到10月底为助学贷款集中发放时间,为规范贷款操作程序,省教育厅、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特别强调,信贷人员“如果违规操作,失职渎职,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鹿泉信用联社

  利息“先垫后返”是“惯例”

  记者在进一步采访中得知,仅2008年,鹿泉市就有五六十名家庭困难的学生经过层层审核后,从当地信用联社办理了助学贷款。2009年,鹿泉市信用联社又为4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

  多个省直相关部门在文件中明明写着“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财政全额贴息”,为何鹿泉市信用联社还要向偿还助学贷款本金的学生家长收取贷款利息呢?“信用联社是企业,如果让我们去垫付这笔利息,这钱从哪儿出?再说了,学生家长在偿还助学贷款本金时,如果他们不支付利息,我们也没办法下账。”7月24日,记者见到了鹿泉市信用联社的几名相关责任人,对方均表示,虽然省里下发的红头文件上写着“财政全额贴息”,但他们一贯的做法是“学生家长偿还助学贷款本金时,先由他们自己垫付利息,然后等财政贴息款到位后,再由信用联社返还给这些家长们”。负责人强调:“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这是惯例。”

  对于鹿泉市信用联社的说法,“被利息”的孙先生表示强烈质疑:“上庄镇信用联社在向我收取690元利息时,根本没有给我讲明还有‘先垫后返’这回事,更主要的是,就算以后真的返还这690元的利息,可当时信贷员连个字据也没给我写啊,谁知道这钱什么时候返还?我手里连个白条也没有,谁又能保证他们到时会不会通知我?假如有的家长迁到了外地或因其他原因联系不上,难道这钱就成了信用联社的了?”

  对此,鹿泉市信用联社认识到工作中有不当之处,当即责成下属经营网点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并对还贷家长做出合理解释。

  ■记者调查

  “利息门”涉及鹿泉多个部门

  按鹿泉市信用联社的说法,“财政全额贴息”就是“先垫后返”利息,那么,与孙先生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已经先期自行“垫付”了利息的学生家长,他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领到“返息款”呢?

  鹿泉市信用联社监审部负责人语出惊人:“2007年和2008年办理助学贷款的返息款,早在去年即2009年就已经由鹿泉财政拨付到鹿泉市教育局的账户上了,这笔钱一直‘卡’在鹿泉市教育局,一直不往鹿泉信用联社的账户上转。”

  “我们不知道往鹿泉市教育局跑了多少趟,可人家就是压着这笔钱不给转账。”问及原因,该负责人称“主要就是因为一张收据”。“鹿泉市教育局向我们要一张票据,说看不到票据就不转账。而对方要的这张票据,我们单位根本没有。去到鹿泉市财政局要,财政局说我们是企业,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不能给票。鹿泉市教育局又让我去找鹿泉市地税局要,可地税局说,返息款是‘非涉税’,按上级地税部门的要求,这票也不能给。”

  “这笔返息款大概有不到5万元吧。”鹿泉市信用联社相关负责人一再声称“责任不在己”,“我们拿不出票据,鹿泉市教育局就不把钱往我们账上转。可我们又不知道该找谁要这张票,真是干着急没办法呀。”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明明省里要求是“财政全额贴息”,可鹿泉市信用联社执行起来却是“先垫后返”利息;明明财政拨付的返息款已经到位,可就是因为一张神秘票据无法到达被返还对象的手中,发生在鹿泉“利息门”事件中的种种“怪现象”引发社会广泛议论。

  这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重要“票据”?这张票据究竟由谁出?鹿泉财政已经拨付到位的返息款又将何时到达广大贷款学生家长的手中?本报将继续关注事态进展。记者 尹书月实习生 张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