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持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力,就必须加快政策转型。政策的着力点也将作相应的转变,最主要的是从扩大支出转向强调结构性减税,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2013年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抓紧研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试点的方案,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对消费税税率结构、征收范围和征收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完善稳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完善和落实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流通业等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税收政策,制定促进农业科技应用等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手段支持鼓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继续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013年,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具体来看,将完善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业水利的投入;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重点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研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防风险 稳增长 稳健货币政策的两面
2013年货币政策取向中性,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稳定货币供给为重点。一是通过外汇占款、央票余额变化及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必要的增长,保持市场必要的流动性。二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的相对稳定。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三是更加注重优化信贷结构。适度增加信贷投放总量,把握好投放力度、节奏和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四是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不过,国内银行业仍面临短期风险暴露和中长期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以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等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日渐壮大,意味着2013年的监管复杂性和压力不小。2013年1月1日,巴塞尔协议III在国内正式实施。因此,2013年将扩大金融监管范围,逐步把“影子银行”体系所暗藏的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视野,同时更加强调操作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体制等改革。这在监管要求上将更加细化,着重防控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递。
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土地政策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等,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2013年的土地政策将延续2012年的方向,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着力。
首先,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其次,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的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第三,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开发利用。
新增长点 流通体系 促进消费的着力点
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55%左右,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2013年,在促进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等方面将有更大的举措和动作。具体会有两方面体现:一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加强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一是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二是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三是提升便利消费,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四是保障安全消费,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力度。
同时,创新流通方式,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优化流通企业结构,加强市场调控。比如,进一步加强城市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商圈和商业街的布局,加强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优化流通企业结构,加强市场调控。(执笔:胡少维)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