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频道
农业频道 收藏本文章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电邮给朋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是关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因此,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不仅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建设现代农业应是中国当前必须做好的第一重要工作。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最早研究农业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张培刚教授曾经指出:“在任何经济社会中,农业和工业之间总保持一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虽然在经济演进的过程中,其方式屡经变易。”从全世界的范围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建立在小农生产结构基础上的。保持小农生产结构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尤其是不可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小农生产结构与工业化是相互对立的,不是走在一条路上的。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讲,如果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基础还是停留在小农生产结构状态,其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是举步维艰。无疑,小农生产结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相应地并不需要特别多的工业产品,农业和农村市场狭窄且软弱,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工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发展,所以,要实现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将小农生产结构转变为规模化和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农业。


  关于中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有研究认为:“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安全依赖于杂交种子、复种指数和化肥的使用,今后中国的粮食安全同样依赖于种子的改良、化肥使用的改进、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其中,中低产田改造潜力更大。归纳起来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可以如下表述:耕地资源是安全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安全的补充;技术进步是安全的保障;条件改善是安全的前提。”但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还不是耕地问题,也不是贸易、技术和其他客体条件的问题,而是劳动主体的转换,即必须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


  目前,中国落后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尽快得到替换,新型农民将要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取代原有的农民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主力。表明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青壮年男子大量外出,乡村社会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出现了严重而大规模的两地分居等。由于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外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乡村社会迅速趋向凋敝,文明出现退化。”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据调查,有些地方“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除了要照顾好孩子们,还要承担全村的农业生产劳动,包括家庭养猪养鸡等所有的活计。”这种农民高龄化和整体退化状况,不用说建设现代农业,就是有意延续小农生产结构恐怕也难以为继。所以,中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尽快制定得力的农业现代化战略方案,从基础制度上作出保障,培育大量的新型农民,让新型农民迅速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新主人。


  如果没有足够的新型农民,中国就不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即就不会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是说,中国目前需要逐步培育出至少数以千万计的新型农民来接替目前农村的老弱病残劳动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性转折。目前,7亿农村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市或城镇,主要是进入城镇,取而代之的将是合格的新型农民和他们的子女。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需要新型农民,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更需要新型农民,一般讲,具有现代文化基础知识和农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还需要具有市场经济意识和市场化经营能力。所以,依据最基本的要求,新型农民也应是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农民。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首先需要为培育新型农民服务。


  我们的研究认为:“新型农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目前在农村始终安心农业劳动从未出去打工的青壮年农民,经过短期培训,成功转型。二是出去打过工又回来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知识青年,在社会的资助下,可以接受较为系统的农业高等教育,成为新型农民。三是目前的农民子女,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农业高等院校,完成学业之后,回乡务农。四是目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完大学,到农村劳动就业。五是目前城市家庭的子女,在农业高等院校毕业后,立志当农民。六是城市的青年干部、职工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接受专门的农业教育,转型为农民。七是一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独立自主创业,也成为新型农民的组成部分。八是在第二、第三产业创业的成功人士,将自己的大量资金投向农业,开发现代化的农庄经济,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农民。”(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