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企业频道 >   品牌 > 正文
打造智能化全球品牌 三角轮胎四十不惑

  “威海有四样宝,大海、阳光、沙滩,还有一个是三角。”山东省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以这样生动的开场白,把三角轮胎这家明星企业之于威海的重要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2016年4月8日,三角集团迎来成立40周年纪念日。


  在上海举办的40周年庆典暨战略发布会上,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这位花甲老人对三角未来的考虑远远超过对过去的缅怀。他提出,三角要“走稳走实走快品牌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40年“工匠精神”的坚守


  时间退回到1976年,当时的三角是只有296万元家当、产量不足5万条轮胎的威海轮胎厂。40年沧桑巨变,如今的三角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过百亿、年产千万条轮胎。


  从默默无闻到国际品牌的华丽转身,三角的突破性发展,既得益于科学定位、抢抓战略先机,更得益于其体制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求变,以及技术和产品领域先行转型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全国轮胎行业进入新一轮的萧条,三分之一的轮胎厂家亏损,三角也陷入了困境。面对萧条的厂区,面对无限的市场,刚刚走马上任的丁玉华分析企业问题所在。针对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职工队伍涣散的现象,从加强基础管理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入手,壮筋骨练内功,推出“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加强工艺管理、加强设备维修和成本核算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部曲”。此后三年间,劳动纪律、工艺执行率、设备管理等大为改观,企业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1992年利润指标比上年翻了一番。


  1994年5月,丁玉华审时度势,同班子成员研究后果断提出推行以利润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模拟市场,把生产车间变作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对待,同时制定出台《实行以利润为中心的承包经济责任制总体方案》,以利润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全面开始运转。


  大刀阔斧的改革,酣畅淋漓的运作,三角集团日新月异。但是无论怎样的变迁,三角始终专注于轮胎研发、设计和制造: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斜交胎仍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时候,果断转身,全力上马子午线轮胎;


  在国内市场处于空白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开发研制出巨型工程子午胎;


  在国内轮胎业尚未认识到节能环保重要性时,率先推进“绿色制造”的新经济模式。


  “几十年来,我们也面临过多种选择和诱惑。但是,专注于‘4个轮子’的发展战略从来没变过。”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如是说。


  三角的这种专注与坚守,正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的最核心体现就是专注。


  经过40年“工匠精神”的创新发展,三角公司目前已经位列工程子午胎和巨胎全球四大供应商之一。三角产品已经横跨商用车胎、乘用车胎、斜交工程胎、工程子午胎、巨胎五大系列,销往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工程子午线轮胎全球四大品牌之一,产品国际化销售达到50%以上。


  做绿色理念的先行者


  2015年底,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这是中国橡胶行业惟一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对于企业转型升级以及示范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角轮胎董事长丁玉华看来,这是对其多年来“绿色”制造理念和全新发展模式的一次重要肯定。


  目前“绿色轮胎”已经成为整个轮胎行业的不二追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轮胎企业都予以广泛关注和参与。绿色轮胎也因滚动阻力小、耗油低、污染少,受到中国轮胎企业的普遍青睐,被认为是未来轮胎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了解,作为绿色轮胎领域的先行者,三角轮胎一直在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做到节能环保。三角轮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MS炼胶新工艺,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可节约炼胶能耗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两倍,胶料性能提升15%以上。


  作为中国轮胎产业的领军企业,三角轮胎建有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


  可以说,三角轮胎拥有的国内外专利技术数量居国内同行前列,共获得专利授权354项,参与国家标准修订38项,8次代表国家参加联合国车辆法规论坛,主持制定工程子午胎TKPH国际标准。三角轮胎在产品、研发、市场、制造等领域全面发力,几年来,产品品质和性能持续提高,产品子午化率提高到99.6%,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发力信息化打造智慧工厂


  近年来,在中国轮胎企业大打“价格战”的现象广遭诟病。当国外同行不断投入巨资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时,大多数中国轮胎企业却还在为市场和生存发愁。美国近期一再对中国轮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方面固然是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出口轮胎的低质量、低价格有很大关系。


  三角轮胎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这一行业现状——开始布局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致力于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打造出全新的发展模式。


  早在数年前,三角集团就开始以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从传统轮胎制造企业向新兴“智能工厂”的跨越。


  2014年临港区和南海新区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重点建设智能化工厂。三角集团投入巨资引进国际一流制造装备,90%以上的装备来自于国际先进制造厂商,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数码识别和机器人技术,打造领先行业5年以上的先进技术优势,一座座智能化绿色工厂正在“大威海”的新经济带崛起。


  2016年2月19日,位于南海新区的智能化乘用轮胎生产基地三角华阳分公司,下线第一对高性能乘用胎。这标志着公司打造的亚洲一流智能化高端乘用轮胎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三角轮胎华阳分公司总投资67亿元,规划建设高性能乘用车胎、特种轮胎、高性能商用车胎、高标准汽车轮胎试验场以及配套生活设施。该基地是完全符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模式的“智慧工厂”,从原材料进厂,一直到成品轮胎出库,已经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双向追溯,通过植入芯片、条码识别设备等,对轮胎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不仅使生产出来的每条轮胎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也使这座工厂升级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可提高工效40%以上,其一期项目年产能为400万条智能化高性能乘用车轮胎。


  据介绍,由华阳分公司工厂生产出来的轮胎,性能达到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二阶段的要求,主要为全球高端市场提供替换和配套服务,产品可满足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而欧盟轮胎标签法是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一大技术门槛,突破这个门槛,就能顺利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显然,一直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丁玉华,这一次也不例外地选择了先行。他决心带领企业向符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模式的“智慧工厂”迈进。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三角集团顺势而为,将传统制造业嫁接现代信息化智能手段,以“智慧工厂”实现新跨越。(中国工业报记者郑春蕾)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