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企业频道 >   社会责任 > 正文
企业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李健


  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正被逐渐认知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责任立法。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日益重视社会责任,把做好社会责任作为提升形象、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培养社会责任专业人才,有的还制定了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并建立了管理体系,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每年有7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然而,社会责任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一些问题在理论界也还未形成共识,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认识没有达成一致。全球各类商贸协会、多边组织、国际机构制定的社会责任相关的标准、准则、规范等多达400多项,如《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其中有关社会责任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那么,作为企业来说,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呢?长期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将全面解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及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自本期起本版将连续刊载。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从国际上来讲,最权威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以下简称ISO26000。这一标准确定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和议题,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社会责任标准化的集大成者。从国内来讲,我国社会责任领域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标准性文件是2015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系列标准包括《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本文以这两个标准为依据进行分析。


  简单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为自己的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所谓影响,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和活动所导致或部分导致的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时刻与社会发生联系,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企业应该强化积极影响,避免、消除、减轻消极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对自己产生的社会影响承担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在其行为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应该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即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将责任理念融入整个组织,且符合法律法规与国际行为规范的行为,行为的方式是透明且合乎道德的。


  何谓负责任的行为?首先,要认同遵守法律法规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的决策和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企业还特别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对于企业的法律责任,有观点认为,对于法律已然规定了的,是否还属于社会责任的内容?其实,社会责任是一个完整内容: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前者是为了不损害社会,后者是为给社会做贡献。法律主要规范前者。即使是同一行为,社会责任的角度和法律也是不一样的。


  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说的是“要怎样”,法律说的是“不要怎样”;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最大化,法律追求的是对社会的伤害最小化。还有一类行为,虽然不是法律要求的,但社会普遍期望甚至希望并要求企业去做。如果不做,虽然不会遭受法律制裁,但会遭到社会谴责。比如,社会希望大企业更多地为解决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尽点力,又如,社会习俗的要求,等等。这类行为没有法律强制性,但并非完全没有强制性,并非真的是企业可以自愿选择的行为。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应以诚实、公正、正直的价值标准为基础。


  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还应考虑、回应其利益相关方利益。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当地社区,等等。


  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在国内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作为最低限度,企业应努力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当企业在国外行为时,在不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宜尽可能地尊重国际行为规范。


  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治理、员工、环境、公平运行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企业要围绕这些主题和议题履行社会责任,并尽可能带动其供应链(价值链)上其他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治理


  企业治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决策的系统。社会责任治理要求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决策程序和机构,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言,治理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完成其他核心主题的关键手段。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是企业为其决策和活动的影响承担责任,并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企业组织及其各种组织关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社会责任治理的要求如下:一是要把社会责任原则融入企业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全过程;二是组织在建立和完善其治理系统时,要把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相关议题考虑进去;三是要致力于把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四是要特别注重发挥领导层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责任决策、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等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员工责任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员工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核心主题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和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和社会保护;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场所中人的发展与培训。


  在员工就业和劳动关系上,企业应该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要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恶意规避劳动关系、推卸法律义务。例如,恶意多聘“试用”员工;或在试用期即将截止时,以不充分的理由解聘“试用”员工;或过多使用临时工作人员。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要确保机会平等,包括在工时、工资、安全、晋升、培训等所有劳动实践中享受相同待遇和机会。不会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歧视性措施。


  要保护员工个人隐私,不向他人泄露,还要建立相关保密和信息使用制度。在做好自身的劳工实践的同时,也有责任影响其价值链(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例如,在选择承包商时,评估其员工责任的表现,促使其履行社会责任。或者通过设立合同条款、定期评估等方式,督促其改善员工实践。


  在企业终结员工劳动关系时,除了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外,还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免不恰当的解雇行为。不应随意、无故终结劳动关系;也不应基于性别、年龄等歧视性原因,终结劳动关系。二是因客观原因必须终结劳动关系时,如停业整顿、破产或关闭时,企业应该提前向工会和员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采取措施减少对员工的消极影响。


  在工作条件方面,企业要做好如下保障:一是足额支付工资。所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应与员工劳动成果相适应,无正当理由,不得克扣员工工资。做到企业内部同工同酬。支付形式应当依法且直接支付。二是严格遵守工时。尊重员工的家庭责任,提供合理的工时和育婴假,加班时要依法给予补偿。三是尊重员工的民族、宗教和其他习俗。在社会保护上,履行关于向员工提供社会保护的所有义务。企业在必要时提供医疗保健和家庭福利以及有关减轻员工因工伤、疾病、生育、抚养子女、老年、失业、残疾等导致收入损失的所有法律规定的各种保障。


  在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上,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包括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事务(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还可以采用民主恳谈会、劳资协商会、职工议事会等多种民主协商对话形式;应当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其运行机制规范;尊重和积极支持工会组织,确保工会组织能够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组织员工依法开展民主管理活动。


  在职业健康安全上,企业应参照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一,管理体系要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包括员工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的风险状况信息和处置措施,并有机会参与相关决策和活动,尤其是事故的调查过程。第二,管理体系应当“一视同仁”,确保公平性,对临时工、兼职员工及分包工,也要提供平等的安全保护。第三,当员工有理由认为,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会对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健康造成威胁时,有权拒绝工作。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防范上,企业要告知员工所有安全做法和适用的程序,并要求其严格遵守。必要时应当为全体员工提供培训。在安全设备方面,应当提供必要的预防和应急设备,必要时向组织成员提供免费的个人防护装备。记录和调查,对所有职业健康安全事件和问题,应当按程序进行记录和调查。对特定的员工,如对孕妇、哺乳期妇女、残疾、无经验员工等,组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工作场所中人的发展与培训上,我国《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员工职业培训做出了相应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员工工作经历和经验,提供符合其实际的培训,包括技能开发、学徒期训练等,并为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也应当为被辞退的员工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咨询,确保其能获得需要的帮助。企业可以自己制定促进员工健康和福祉的计划,也可以参与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制定的计划,促进员工健康和福祉。可以是增加工作津贴,也可以是减少工作时间,或是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