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市场环境 > 正文
普惠金融五年规划颁布 农村金融最受益

  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意味着,未来5年,农村金融将成为最有可能火起来的金融三大板块之一,其次是保险和征信。


  所谓普惠金融,即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应当注重“双轮驱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合力。在郭田勇看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天生带有‘草根’性,生来就是为草根阶层服务的。而传统金融机构在竞争压力下,也在积极推动网点和服务下沉。”


  多种业态合力,提升服务覆盖率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总共提到过19次“农村”。业内预计,农村金融市场在接下来的5年势必会有很大增长潜力。


  《规划》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这一目标对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机具布放的数量、单个人均或者区域金融服务的次数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重点应放在中低收入人群和中西部地区等金融服务比较弱的地方。”郭田勇说。


  此外,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也是《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


  对此,《规划》提出,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业界看来,这意味着市场更开放,引进竞争也利于农村金融的加速推进。可以预见的是,充分发挥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业态的集合优势,从而提高消费者服务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


  互联网巨头抢占县级市场


  在传统银行身形未动之前,极具草根性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借力小贷抢滩农村金融市场,为战略提前布局。


  一直觊觎农村金融市场的马云早已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推出农村淘宝。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换句话说,每个乡镇就有2.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


  2015年11月,农村淘宝服务站演变为网商银行布局农村的重要渠道。网商银行面向农村农户的互联网小额贷款产品旺农贷正式上线。有贷款需求的农民,直接去当地农村淘宝服务站,即可进行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贷款,审核后实时放款,彻底颠覆传统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去年12月,蚂蚁金服又与邮储银行达成合作,共同拓展农村金融领域。


  京东金融也奋起直追。2015年10月,京东农村信贷品牌“京农贷”上线,选择山东和四川仁寿作为试点地区,以解决农户农资采购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产品上线后即取得重大突破,仅在试点区域山东汶上县就实现贷款金额近千万元。


  除“京农贷”解决涉农企业融资外,京东金融还通过农村支付、乡村白条等布局农村消费市场。据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介绍,去年京东金融成立了700家县级服务中心,在农村已有15万个推广员,今年农村推广员将扩展到25万个。


  此外,京东农村金融还将成立扶贫基金,联合扶贫办,面向全国832个贫困县,为建档立卡从事种养业的贫困家庭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小额贷款。扶贫基金发放的贷款利率较市场利率有竞争力,并帮助贷款农户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公司,在进军农村金融市场时,凭借其积累的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数据、信用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与此同时,农户在网站上的生活消费、农资购买信息也将成为其判断风险的依据,金融业务依托于这样的交易闭环更易安全开展。


  其实,从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布局分析,二者方向大致相同,即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为核心,构建农村经济闭环,从而打造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农村金融模式。


  继蚂蚁金服成立小贷公司之后,1月20日,京东金融宣布旗下的重庆小贷公司获批设立并即将开业。重庆小贷公司将专注服务于“三农”,通过线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与此同时,京东金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新希望六和旗下的普惠农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以农业产业链为依托,面向所有新希望六和下游的养殖农户推出“京农贷”——养殖贷,并且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从而降低农业贷款风险,覆盖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本报记者夏欣北京报道)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