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分析 > 正文
市场占有率止跌回升 自主品牌汽车仍需努力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在连续12个月下滑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9月份首度回升,为38.54%,比去年同期提升0.19个百分点。

 

  “此次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销量的季节性变化。”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一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不足以证明什么,自主品牌是否已经触底反弹目前还很难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前路漫漫。

 

  止跌回升的背后

 

  今年9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和同比均呈小幅提升,共销售65.36万辆,环比增长19.89%,同比增长6.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54%,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19个百分点。

 

  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近一年来首次实现同比市场份额的提升。此前,自主品牌汽车所占市场份额已经同比“十二连降”。

 

  董扬表示,此次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销量的季节性变化。9月份正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传统旺季,大部分汽车品牌都处在上升期,自主品牌亦然。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9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止跌回升,与行业总体销售情况向好有关,此前自主品牌数据已经跌至低点,在较低的基数上回升属于正常现象。同时,自主品牌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型的热销也带动了总体情况的回升。

 

  虽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9月份止跌回升,令业内稍感欣慰,但前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回升主要是SUV的持续突破、多用途汽车(MPV)新品贡献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在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却仍旧严重受挫,形势尚未明朗。今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在SUV和MPV市场销量分别提升51.8%和44.4%,轿车销量为22.9万辆,同比下降17.8%,市场占有率为21.5%,同比下降4.7%,仍旧延续下滑局面。

 

  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累计429.35万辆,同比增长10%,不及国内乘用车整体增速的13.2%,1-9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下降,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一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不足以证明什么,自主品牌是否已经触底反弹目前还很难说清。”董扬表示,目前也很难断定自主品牌是否真的走出了困境,能否触底反弹仍需时间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份,国内汽车生产200.7万辆,环比增长17.07%,同比增长4.18%;销售198.36万辆,环比增长15.62%,同比增长2.47%。其中,乘用车生产172.43万辆,环比增长16.43%,同比增长9.39%;销售169.6万辆,环比增长15.52%,同比增长6.44%。

 

  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速的最低水平,而这一水平出现在“金九银十”的“9月”。业内认为,这与我国工业和整体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然而,国内汽车市场总体低迷的局面也给自主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短板依然存在

 

  去年9月至今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连续下跌12个月。虽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9月份止跌回升,但在业内看来,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根基并不稳定,诸多短板亟待解决。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短期现象,其中有深层次的规律和矛盾。”董扬认为,自主品牌乘用车此前之所以出现“十二连降”,首要的原因是自主品牌汽车底子薄,技术积累不够。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开发上的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样,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建设也明显落后于跨国汽车企业。跨国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同步发展,给整车发展以支撑,而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其次,外资品牌过于强大。我国所采取的是开放发展的政策,全面开放让我国在吸引国外资金、学习国外技术、引进国外产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外国品牌和资本在中国汽车生产领域所占的比重很大。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外资品牌针对中国品牌推出了多层次品牌战略,进军低端市场,下一步还要利用中国资源开发低价产品,其产品已经进入4万-6万元的细分市场,与自主品牌短兵相接。

 

  第三,我国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走过了爆发式增长期,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因素,一些城市对机动车采取了限制措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竞争更加激烈;更为严峻的是,由于限购推高了使用者拥有汽车的成本,让使用者更多追求外资品牌,进一步挤压了自主品牌生存空间。

 

  第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不但整车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也缺乏合作。

 

  第五,政府在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方面支持引导的力度不够。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于汽车共性技术、未来技术的支持力度比我国大得多。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认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十二连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汽车市场增速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加剧,双方在各自细分市场出现交叉重合。而从综合实力等指标来看,现阶段的自主品牌还难以与外资品牌抗衡。二是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基础和关注度相对较弱,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外资品牌。

 

  路在何方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专家表示,从宏观角度看,加速业内整合是我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微观层面,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加大新车研发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如果现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数量过多的情况不改变,就不会走出困境。”董扬坦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数量、多品种也过多,需要用市场手段淘汰,市场集中度提高,才能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的“浴火涅槃”。

 

  据了解,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超过30家,市场上销售的自主品牌车型多达200余款。这些车型几乎都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同质化极为严重。

 

  中国的汽车市场份额巨大,已经连续数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大国的位置,但是国内汽车企业众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自主品牌车型可谓遍地开花,许多车型的产量根本达不到盈利的条件,还在进行生产。专家表示,没有有效的整合,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对于所有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面对外资品牌的竞争,更好的市场定位,而非所谓的高端突破才是最佳战略。”在张志勇看来,依靠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才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坚持潜心打造新车,力图通过更高品质的产品来改善现在被动挨打的局面。如吉利汽车正在借助沃尔沃的技术支持,打造一款全新车型GC9,这是吉利迄今为止在设计、技术、安全性和驾驶表现力方面最雄心勃勃的汽车;而长安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的“跨越星空之旅”,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着自身品牌的挑战能力。此外,奇瑞、华晨等企业也在铆足劲进行着新车研发,预计今后几年将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密集推出高品质新车的爆发期。

 

  专家分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果与外资品牌拼技术、拼设计,相当于在直道上竞速,显然没有什么优势。但要是在价格和服务这条“弯道”上较量,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就完全可以实现逆袭。此外,虽然外资品牌近年来不断“放下身段”,投入新产品使价格区间不断下探,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低价位的竞争中,仍然有着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业内认为,当前外资品牌以产品力和品牌力优势,借市场消费升级之势对自主品牌的“围剿”,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着重于体系能力建设,灵活运用产品和销售策略等举措沉着应对,破局就有机会。(本报记者 于大勇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