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分析 > 正文
回归商业本质才是百货业的出路

  2015年,百货业经历了近五年来最大的一次“关店潮”。

 

  据联商网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6家。而更让业界担忧的是,进入下半年,百货业并没有好转。万达百货继续大举关店、武汉国际广场的NOVO百货也相继撤店等。

 

  此前,在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曾表示,伴随网络零售的高速增长,实体零售经营压力加大,“关闭退租”现象有所增加。

 

  近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网购如今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百货业又面临着物业租金和员工开支等运营费用的持续上涨,加之销售增长乏力,国内百货的经营压力增大,利润空间遭受挤压。2015年是百货业遭遇的近五年来最大的困境,未来关店仍不可避免,这也是整个行业在转型时必须付出的代价,而百货业新的模式还在摸索之中。当然,若从积极的角度看,百货业“关店潮”既是我国零售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结果,也是零售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网点布局,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体现,对中国零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业内人士对百货业出现的“关店潮”,解读为两方面原因:一是百货企业所属的集团对于该业态的发展可能有了新的改变,因为战略的调整,百货不得不进行整合;二是,在前两年经济发展良好的阶段,不少国内百货过于乐观地快速拓展导致部分门店亏损,目前经济环境欠佳,只能选择关店。当然,对于一些持有自有物业的百货门店而言,相对承担的风险小,实际上是可借机摸索转型的道路。

 

  过去,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比较粗放,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零售业的压力陡增,因此,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大形势,重构一个零售的新生态,而这个新生态的核心是要回到消费者本身,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其实,百货业该如何转型,目前来看还未出现一个清晰的模式。

 

  被业界认为真正有前瞻性的商业零售模式是线上线下的跨界融合,这将是百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真正有竞争力的是商品差异性,不然,即使做O2O也未必成功。

 

  当然,网购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出门逛商场的购物形式,人们的消费模式也正在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但这并不足以使实体百货业被看衰。事实上,百货店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优势是电商无法替代的,因为网购有品种限制,适合一些标准化比较高的产品,而很多商品,必须线下体验过才知好不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货业公司的转型路径中,除了在自身的零售主业上继续下工夫以外,很多公司采用“双主业转型”的模式去发展,且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百货+金融”的双主业转型模式备受青睐。“双主业”模式对百货业公司而言,可以增加公司利润来源,降低公司对单一主业的过分依赖,有利于降低行业风险,同时提高营业收入。当然,其弊端在于,在“双主业”模式下,可能会造成公司资源的分散,不利于集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之,不管传统百货业如何转型升级,业界预测未来将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向高端化、体验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回归自营来提升自主创新力和多样化的服务质量,通过加快信息科技应用提升经营效率,通过文化休闲活动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是向全渠道方向发展,实体百货与电商平台加快以资本为纽带的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线上资源线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