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食品频道 > 正文
保健滋补品的新境界回归原生态 回归本真

  大健康产业已是资本、企业关注热度颇高的极具前景的产业,而功能食品、滋补食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大健康产业推进过程中突破保健、滋补食品的思维桎梏,重启功能食品、滋补食品的引擎?5月20日,首届中国健康·责任论坛在京召开,多位保健食品专家提出,好的保健滋补品是原生态的。

 

  食品形态保健食品比例过低

 

  多少年来,提起保健食品,人们头脑中出现的是药片,是胶囊。这种习惯性认知也包括了对多道加工工序的认可——人们习惯了保健食品就是像药一样经过深度加工过的。然而在面对虫草、海参、人参时,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就是滋补品、保健品。在5月20日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委员会和健康营养理事会与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健康·责任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保健滋补食品的形态及作用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了深刻剖析。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执行主任徐峰说,有那么一句话叫人的健康是1,后面是0,大健康就是关注这个1,保健行业是服务员,每天擦亮这个1,医学是泥瓦匠,在修补这个1。应该把服务员做好,尽量不要让它有缺损。保健食品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为什么行业资金总是聚集不过来,发展得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快,那么好?政府把保健品当药品管,而保健食品不应该搞自己独立的GMP,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保健食品没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搞一套完整的GMP,没有根基。如果它形态像药品,严格的按照药品的GMP生产,如果是食品,目前都有完善的体系来管理。当然生产食品形态保健品有一些特殊性,比如说保健食品会加一些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有特定人群,但如果增加一些特殊条款的管理,是可以解决的,这有利于产品多品种发展。目前保健食品是基于药品GMP标准来修订的,所以它更适合做药品。食品生产是规模化生产,所以它跟药品生产是截然不同的需求和理念。现在用药品理念来做一套保健食品,难免引导大家做成药。所以很多专家在呼吁,保健食品要食品化,而不是药品化。

 

        现在我国保健食品以食品形态呈现的比例不到4%,这是很可怜的。日本、我国台湾、韩国的保健食品中,药品形态和食品形态基本上各占一半,甚至食品形态多于药品形态,这是合理的。国内现在的市场有些畸形,这对保健食品的发展是极大的阻碍。保健品当药卖,因为药品的利润高,把市场搞得很乱,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评价都不高,成为行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保健食品不是药,不具备治病的功能,但是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它有这个功能,也是必须具备的。尽管中华传统有一个词叫“药食同源”,但是药品是药品,食品是食品,药品跟食品的功能不一样,药主要是用来救命的,食品是用来养育维持生命的。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健康产业,药食肯定要协同。

 

  谈到保健食品的产业出路,徐峰表示,一是保健食品要去药品化,要回归食品的属性。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食品的色香味都得有,还要有功能。二是保健食品交由市场调节,要去行政化。保健食品的行政监管,该严管的严管,该放开的放开。第三,科技创新应该是保健食品的灵魂,只有科技发展,才能发现食品里的很多功效成分,科技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灵魂。所以要加大科技投入,克服低水平的重复,要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四是加强大众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尤其是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扭转他们认为的“吃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观念。

 

  应更多关注普通食物的功能化

 

        孙宝国院士表示,所有的食品都是有营养的,但是大部分食品营养不均衡。功能食品是维持人们健康非常重要的补充,同时还要多考虑一下人们的日常食物,以普通食品作为载体,使公众在日常的膳食当中得到食品功能的补充,这应该是发展的方向。有些食品功能有科学的结论,也有些功能还没有科学的结论,但是老百姓认可,比如说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海参。中国传统的药酒是酒不是药,它还是食品,它有保健作用,用现在的科学研究体系解释,好像有很多功能,但是每一种功能都对应着哪种功能因子,还没有充分研究出来,但消费者认同它的功能。保健食品按照普通食物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今后的市场可能会更大。

 

  海洋食品为健康产业开启广阔空间

 

        我国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可发掘的宝库在哪儿呢?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李冬梅认为,在海洋食品。海洋是高压、高盐、低光照的状态,海洋生物有陆生生物不具备的生存条件,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是陆生生物所没有的。21世纪是人们向海洋要食物、要营养、要资源、要健康的时代。我国现在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全世界22%的人口,海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已经达到了6450万吨,包括鱼、虾、蟹、贝、藻等。我国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为我国消费者提供蛋白质资源、食物资源的重要来源。

 

        海参是滋补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品种,它是唯一的动物源食物中不含胆固醇的食品。中国海参产业发展得非常快,2013年中国海参产量达到了19.4万吨,尽管跟其他海洋产品没法比,但是它的经济价值已经超过了400多亿元,成为了中国养殖经济效益最高的水产品之一。全国范围内的海域都有海参养殖,从原来的辽宁到现在的广西、广东、浙江一带地区,推动了整个海参产业的发展。李冬梅认为,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是推动海洋保健品发展的原动力。海参有很强的自融能力,捕捞上来后不及时处理,它会把自己融化掉,失去了海参原有的状态。上品堂与大连工业大学进行技术研发,控制了海参的自融酶,使海参的多元化加工成为可能,目前海参已扩展到四大类十多种产品。上品堂与大连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鲜食海参的加工技术,突破了原有海参反复的发制使营养流失的问题,更好地保存了海参的营养价值。经过低温熟化技术处理的鲜食海参所含的粗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比传统水发海参高3倍。这一海参加工新技术获得201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冬梅认为,开发以传统食品为载体的新的海洋功能食品,将成为营养健康产业更广阔的领域。上品堂公司董事长刘旭升表示,鲜食海参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基于最大限度保存海参营养价值的考虑,之前的海参加工要经过反复发泡、蒸煮,营养成分损失不少,味道也差。这么好的食品为什么不能把它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消费者呢?

 

        刘旭升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与需求的不断增强,营养调理将成为全民共识和共同践行的健康生活方式。上品堂参与的海参低温熟化的技术创新,不仅是“鲜食”的回归,也将海参从食用时代推入滋补时代,为更多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帮助。

 

  滋补食品提倡回归原生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黄明达提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健康观上有差异,西方基于物质或者化学的研究阐释对事物的认识,东方人基于对生命的整体性和功能属性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讲究吃鲜药、鲜食。但是由于今天是商品社会,再加上需要流通,食材药材需要运输和储存,于是就变成了干品。一些具有很高健康价值的滋补品经过反复的加工,对于营养价值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比如经过多次蒸煮发制的海参。黄明达表示,海参是食药同源的重要代表,应该深度研究挖掘其价值,特别是鲜食海参的价值。黄明达目前正在做关于食药同源价值表达体系建设的项目,他认为,海参应作为药食同源价值表达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一个专项课题来研究。黄明达表示,海参、虫草、灵芝、人参都属于中药典籍中的上品,上品不是简单的生命元素,而是很多有机结合的成分,应尽量保持其原生态的开发。(本报记者高泓娟)

 

来源:中国食品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