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食品频道 > 正文
冬虫夏草资源锐减 专家呼吁建保育区

  科研监测表明,由于生态退化和连年掠夺式采挖,20年来,冬虫夏草资源量锐减,产地部分地区已濒临灭绝。


  世界虫草看中国,中国虫草看青海。我国是虫草资源大国,产量占全世界约96%,而青海省占全国产量约65%。眼下,一年一度的冬虫夏草采挖季已结束,记者在青海省采访了解到,今年虫草产量仍持续下降。


  冬虫夏草和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人参和鹿茸早已实现了人工种养殖,只有虫草目前还保持天然野生。“润肺、补肾”,“治诸虚百损至为上品”,千百年来,冬虫夏草被誉为“百药之王”。


  长期从事冬虫夏草野外监测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冬虫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告诉记者:“今年感觉山上的虫草少了,挖虫草的人也少了,整体的产量都少了。”


  从1996年开始,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冬虫夏草研究室就针对冬虫夏草野外产量动态进行了跟踪调查,20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表明,虽然年际间存在着上下波动,但冬虫夏草资源量总体趋势一直在下降。


  李玉玲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在位于三江源地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各选取了一个点,每年在采挖季节跟踪采挖量,同时从事筛选真菌等科研工作。


  据介绍,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一个面积大约1000亩的山头,1996年时,草是100%覆盖的,在山坡上就能挖到虫草。之后逐渐地就像雪线上升一样,只有在山头能挖到虫草,到2003年,虫草已挖不到了。2008年,这里完全退化成了黑土滩,黄土裸露,鼠害猖獗。监测发现,已没有寄主幼虫分布。“这说明十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完全没有虫草了。”李玉玲说。


  在贵德县拉脊山上的一个集体草场上,虫草资源量20年间持续下降,采挖越来越难。据监测,这片草场上昆虫的产卵量在大幅下降,从1996年426粒到2010年下降为128粒,产卵量少了,幼虫就少,能够成长演化为虫草的量自然就更少了。


  李玉玲说,虫草产区资源量持续锐减,令人十分忧虑。特别是过去一些虫草产量质量双优的地方,近年来几近灭绝。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苏鲁乡是虫草的主产区,被誉为“虫草之地”,很多“虫草王”出自这里,可以说,这里产的虫草是天下最好最多的虫草。“但是可以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了,情况让人很痛心。”


  专家分析,虫草资源量的锐减既有生态退化、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过度采挖、管理无序的问题。对于资源的保护,政府很重视,也有好的做法,但在具体的执行上,有序采挖一直执行得不好。


  李玉玲呼吁,我国作为冬虫夏草资源大国,为避免竭泽而渔的悲剧,亟待建立冬虫夏草保育区,明确保育期,建立保育区流动更替机制,制订保育区生态补偿措施,同时探索冬虫夏草可持续利用的社区管理模式。


  “这就相当于建立一个大型的流动保护区,一方面,给冬虫夏草菌种和寄主昆虫提供繁育和恢复期,同时,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控制采挖的强度,最终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李玉玲说。(吕雪莉 王晓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