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一文速览,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05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大气、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态、声环境、辐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



这是6月3日拍摄的阿鲁科尔沁草原上的彩虹(无人机照片)。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草原开始返青。牧群和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嫩绿的草原上,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大气环境方面, 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PM2.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



5月27日在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拍摄的遗鸥。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随着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红碱淖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四至八月,都会吸引大批遗鸥来此繁衍栖息,已成为遗鸥繁殖的重要基地。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淡水环境方面,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这是5月13日拍摄的海陵岛闸坡国家中心渔港(无人机照片)。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部,天蓝海碧、山青沙洁,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海洋环境方面,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6月3日,在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当日,位于安徽省怀远县的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展小麦标准化收割作业。“三夏”时节,安徽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民抓住晴好天气收获小麦。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土地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方面, 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10.34摄氏度,比常年偏高0.79摄氏度。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总体上比常年偏轻。旱情比常年偏轻。经初步核算,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降低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更多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转自:生态环境部官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