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院发布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报告:13家千亿元房企比去年同期增1家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7-04





  日前,中指院发布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房企逐步修复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业绩,前100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512.1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销售额破千亿元房企1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在千亿元房企中,碧桂园以3723亿元的销售额名列第一;中国恒大以3487.9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万科以3180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三。在百亿元房企中,由去年同期的121家减少了14家,为107家。前100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共计3.7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份额来看,前100强房企占57.5%,上升4.5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将更加残酷。


  向前100强房企集中,市场份额57.5%


  数据显示,从业绩目标来看,房企目标增长率均值为10%,更注重经营质量和安全。2020年上半年,从公布销售目标的28家房地产企业来看,其目标增长率均值仅为10%,较2019年降低7.4个百分点;其中恒大等龙头房企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在高基数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端压力,2020年销售目标增速定为个位数,企业更加关注高质量增长。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共计3.7万亿元,市场份额为57.5%,上升4.5个百分点。单月来看,6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上升29.3%,环比上升45.6%,销售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目标完成率达四成,恒大完成53.7%


  报告显示,从业绩目标来看,上半年业绩完成率达四成。2020年上半年,28家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为41.1%,较去年下降6.5个百分点;超过40%的有14家企业,其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45.6%,其中佳兆业、恒大、金茂3家企业销售目标完成率超50%,企业前瞻性地布局热点城市,加大推盘力度,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进入2020年下半年,房企还应继续紧抓销售窗口期,加大推盘力度,积极拥抱新的营销模式,加速销售目标完成。


  500亿元以上房企增速回正,金茂增速超30%


  2020年上半年,超级阵营实现同比增速回正,房企不同阵营的发展策略呈现分化。1000亿元以上超级阵营共13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20%,其中金茂增速超30%,带动超级阵营业绩增速回正,恒大等企业凭借广泛的布局,多地联动、集中推盘,实现业绩的稳定发展。第一阵营(500-1000亿元)共16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该阵营的企业注重打造特色产品以及运营模式,推动业绩稳定发展。第二阵营(200-500亿元)有35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下降0.3%,该阵营企业在稳固大本营的同时注重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拓展重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三阵营(100-200亿元)和第四阵营分别为43家和36家,销售额均值分别为130.9亿元和72.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6%和11.5%,企业内部分化更加凸显,部分企业凭借区域深耕,紧抓粤港澳、长三角等热点城市发展机遇,以绿色科技等产品特色,或城市更新等业务运营模式的差异化实现业绩增长。


  前100强房企上半年门槛值112.2亿元,同比下降15.06%


  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下,TOP100上半年门槛值下滑至112.2亿元。其中,前10强房企门槛值为1106亿元,较上年增长5.16%,头部房企竞争更加激烈;前30、50、100强房企门槛值分别为482亿元、315亿元、11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降低11.85%、10.81%、15.06%。


  此次报告的房地产企业销售数据统计是以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销售的并表商品房为统计口径,主要依据CREIS中指数据在各地的销售监测数据,并参考当期总体经营情况和推盘去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业内人士认为,这份报告说明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二季度需求得以释放带动市场回暖。整体来看,上半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基调下,房企实现平稳发展,销售业绩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优秀企业紧抓市场销售窗口期,加大营销创新和力度,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为后期业绩释放奠定基础。


  报告认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运作阶段,叠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年市场规模大概率将出现调整,且城市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综合考虑经济、房地产市场等宏观因素,以及房企目标完成情况,预计TOP100房企将在三季度实现累计销售额回正,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9-9.6%。


  转自:大众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