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历史文化名人——后圣荀子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18






  荀子(前313—前938),名况,时人尊孙卿。春秋战国后期赵国人。因游学与宦迹所使而终老兰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微信图片_20200518111258.jpg


  荀子一生重在游学,新编《临沂古今名人事略》中载:“他的政治学术活动年代约在周郝王37年(前298)—秦王政(238)。他于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一个名叫稷下的地方住下来,此地绿树成荫,山泉清幽。在这座历史上著名的齐恒公举办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里从事讲学活动。一时学者响应,纷纷慕名而来。现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教授所述《中国科学史》一书中写到:“在中国书院的创始,可追溯到很远的时期,其中最有名的是齐国首都的稷下书院。”因此,荀子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教授之一。稷下学宫成为当时轰动四方的教育中心。因此,荀子在此十七年,列大夫们尊他为长者,并三为祭酒。古人饮食时必祭,由席中最尊者一人祭酒。后因以为官号。


  齐国朝政由《君王后》控制,国事日非。荀子向齐相论述各国面临危机,并对“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等现象进行揭露。荀子因此遭到一群宵小的毁谤。齐王听信谗言,不尊重荀子,荀子便毅然离齐入楚,楚相春申君黄歇便聘他为兰陵县令。


  兰陵县地方百里,是楚国东北部的战略要地。荀子任兰陵令后,凭他的学识和才干,将兰陵治理的农业发展、商业振兴。


  荀子在兰陵任上,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在春申君面前说:“商汤以七十里之地、周武王以百里地,后来皆为天下王。现在荀子是贤者,你让他统治兰陵百里之地,这不是很危险吗?”春申君听信谗言,便辞了荀子。荀子离任后,返回赵国,赵王请他为上卿。这消息传到楚国,又有人在春申君面前说:“伊尹去夏入殷、殷遂王天下而夏之亡;管仲去鲁入齐,结果是鲁国衰弱而齐国强霸,现在荀子是天下贤人,他离开楚国,楚国恐怕不得安宁了。”春申君闻听此言,觉得很有道理,又请人去聘请荀子,荀子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写了封长信,尖锐地劝春申君要辨真伪、区忠奸,不要“以睿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春申君一再派人向荀子道歉,并恳请他返回楚国,荀子因在兰陵久之感情深厚,又见春申君再三相请,于是重返兰陵,仍为兰陵令。


  荀子凭他广博精湛的学识,居官日久的阅历,培育了一代英才。韩国的韩非、楚国的李斯,便是这一时期荀子的高足弟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从荀卿学帝王术”。


  韩非、李斯学成归国,辞别老师,荀子用兰陵美酒款待。席间问韩非的志向,韩非说:“我归国报孝国家,为国效力。”,荀子为韩非的爱国之情所感动。荀子转问李斯的志向,李斯说:“我分析了一下形势,楚国不足事,六国皆弱小。能够建功立业的地方唯有秦国。现在秦王楚吞并天下,称雄四海,这不是我布衣之士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世间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我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面谈秦王博个荣华富贵、位极人臣!”依依异别,学生问老师还有什么要嘱咐的,荀子遥望巨石磷峋、古木参天的文峰山,意味深长的说:“你们还记得我同你们讲的季文子的故事吗?人们为纪念他,便把北面神峰山改名文峰山,季文子那种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不以宝石为悦、不以妻妾禄薄为忧的高尚情操,你们要牢牢记取。富贵如过眼云烟,物楚大盛,物极则衰。唯有英名和事业才是永存的。如同那文峰山的山石,千古不朽。如同那加河的流水,万古流长!”韩非历经坎坷,被李斯主谋所杀。李斯虽然在历史上做出些成绩,但他私心作崇,后来成了赵高的刀下鬼。这也应了荀子“物楚大盛,物极则衰”的预言了。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他的门客李园所杀。春申君死后,荀子兰陵令废止。荀子治理兰陵前后近二十年,被废止后,住在兰陵东南的小山村“孙庄”著书立说。摒绝一切世务,以无比卓绝的精神,总结他战斗的一生。


  荀子反对传统的“天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否定鬼神存在的思想,闪烁着他相互的唯物主义的光辉。


  在经济上,他提出了强本节用,开源节源和“省工贾、众农夫”的主张。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其善也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


  他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


  他特别重视学习,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又说“不跋涉步,无以至千里,水不积流,无以成大海……锲而不舍之,朽木不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已成为刻苦学习者的座右铭。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教万言而卒。”荀子写的“数万言”,经汉朝的刘向校定为三十二篇,唐朝杨琼编为二十卷并作注,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荀子二十卷三十二篇。荀子的这些菱,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有《钐蔽》;阐述逻辑思想的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有《性恶》、《礼论》、《五霸》、《王制》等篇。《非二十子》是对先秦各学派的批判总结。《成相》篇,以赋体形式,宣传为君、治国之道。《赋篇》包括五篇短赋是一种散文的赋体,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总之,这是一部相当完整的著作。当我们捧读荀子这部著作时,会感到它既质朴又妍丽,既儒雅又雄奇,既平实又深奥,如同是一座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大山,金宝内含,光辉焕发。


  荀子死后,便被埋葬在兰陵——他长期执政和著书的地方。宋徵宗封荀子为兰陵伯,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曾建祠以祀。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补建荀子墓碑,概述荀子生平。它是御前侍卫王绍奎为首携,众捐资重修荀子墓碑。墓前最西首这块碑额横写“重修荀子墓碑”。正文: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阴读述了荀了生平与捐款人姓名以及捐款数额。光绪三十年(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又立石碑纪念。



  转自:兰陵首发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