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沿线国家艺人线上线下“切磋”:非遗“出海”慰乡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11





  “中国(甘肃)职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周”6日在甘肃兰州举行,通过云端,甘肃非遗传承人与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艺人线上线下“切磋”技艺,探讨日渐走向海外的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截至目前,甘肃已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遗项目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现场,甘肃非遗艺人展示了马头琴表演、唐卡绘制、剪纸、麦秆画等技艺;来自丝路沿线国家的非遗艺术家则带来了传统手工扎染、针织钩编、石头画等作品。

  来自甘肃庆阳的非遗传承人张煜瑶正在屏幕前向海外艺术家展示当地香包技艺。36岁的她从事该行业已20年,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香包绣制,由母亲原创开发的香包产品已销售至海外多地。

  “外国人很喜欢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他们认为,越是传统的越有故事。去年,我们还和德国设计师合作,订单生产了一批虎头帽。”张煜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也会购买,我们结识了很多华裔设计师,古老的香包刺绣勾起了他们的乡愁。”

  白俄罗斯中国东欧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卡琳娜·梅列什科说,随着双方交流不断增进,越来越多的白俄罗斯民众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次非遗交流活动的举办,为白俄罗斯民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更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相互了解。

  通过视频,白俄罗斯艺术家现场展示麦秆画作品,吸引了前来观展的甘肃政法大学外籍教授奥莉娅。来自俄罗斯的她定居兰州已15年,她说,俄罗斯麦秆画艺术作品十分丰富,两地艺术家可以优势互补,甘肃艺术家还可以尝试以敦煌文化为创作灵感,为非遗作品走入海外市场打好基础。

  甘肃省总工会经审会主任冯继波说,非遗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该活动旨在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各国民众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弘扬丝路精神,共享丝路文化之美。 (记者 丁思 李亚龙)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