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火”起来,先要“活”起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逯海涛    时间:2021-10-20





  “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群妆容精致的“南宋”小姐姐“穿越”到了杭州河坊街,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迎来了开街二十周年主题活动暨宋韵文化项目发布会。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越来越具有民间热度。


  宋韵到底是哪种“韵”?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有这样的描述:整体推进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从杭州凤凰山一带的月岩、圣果寺遗迹,到苏轼率领杭州百姓疏浚淤泥、在西湖中筑起的一道长堤,再到气象万千、风景如画的山阴道上……浙江的山水之间,宋韵文化之“余韵”绕梁不绝。

  这样一种古典的气象,如何投射到我们当下的生活?回答这一问题,先要让宋韵重新走入我们的视野,如同开启一个七八百年前的“盲盒”,拂去时光之尘,让历史再次鲜活、让余韵再次生动。

  这种“复活”,不是生硬的复制,而是一种精神和气质上的再现。历史已然过去,我们只能从残存的片段中,恪守尊重历史的态度尽量复原、呈现。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生硬地复制,有可能会照虎画猫,让假古董曲解了真历史。有的地方以传统节日为切口,借助技术的赋能,激发观众共情,实现融媒体传播,通过打造系列传统文化经典IP,很好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这可以给我们“复活”宋韵文化提供一种思路,那就是抓住“神”比复刻“形”更加重要。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抓住传统文化的神韵,才能让余韵变得经典又鲜活。

  这种“复活”,不只是通过博物馆中的展品来实现,更需要激活更多当代人的生活想象。宋韵文化是两宋文化的精华和精彩所在,是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高尚情操、哲学理念、美学观念、文学造诣、艺术格调、匠心精神和生活风尚等文化价值和人文特色,是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宋韵文化的历史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建设等工作,需要唤醒大众的美学意识、引领大众崇文向善,并且使之成为可与世界对话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传统文化应该更好地嵌入当下的生活方式,与时代精神共生并存,这才是延续传统文化该有的模样。比如,在今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八分钟”中,一位骑小轮车的女孩在巴黎各大建筑屋顶的骑行惊艳了世界。当下,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也不应忽视这样的转化,要通过加速推动各类文化资源与宋韵文化的融合互进,打造出更多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南宋文化品牌、文旅品牌。


  转自: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