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发挥“非遗扶贫”优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02





  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将盘绣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助力土乡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土族盘绣作为土族民族文化重要标志之一,以“两针两线”独特针法享誉国内外。目前,互助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盘绣公司10家,合作社3家,个体经营户11家,绣户1100户,绣娘2000余人,结合精准扶贫“雨露工程”“阳光工程”“非遗保护”和“三区”工作,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安排部署下,在青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盘绣人数达190多人,在县文化馆及各民族乡镇共举办盘绣培训班31期,人数达2480人。

  互助全县金盘绣、素隆姑、情之缘三家龙头企业和传承人(李发秀)非遗工坊等都具备了各自生产销售的专门场地,各公司通过“妈妈制造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订单生产。目前,在几家公司的基础上,互助县利用扶贫资金新建设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的盘绣园一处,扶贫产业园盘绣创意品展示平台等,这些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拓展,促使广大刺绣农户积极性不断提高。

  全县2000余名绣娘中,金盘绣公司建档立卡贫困绣户208户直接受益,贫困户占全县绣户的18.9%,生产期月人均增收1893元。同时,对五十镇、丹麻镇、东沟乡、东山乡(2018年新增)的635名绣娘进行了登记造册。素隆姑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为固定绣户,生产期每月增收1600——2300元。各文化企业都已形成集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1000名绣娘人均月增收1800元以上。

  原标题:互助:发挥“非遗扶贫”优势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