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老茶馆踪迹渐稀 上海的茶馆文化如何才能传承下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13





  近日,在城隍庙上海老街上开了20年的“老上海茶馆”无奈关张,不少茶客惋惜不已。20年来,这家茶馆因为不变的老上海味道,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客。在茶馆收藏的留言本上,他们不约而同地写道:来到茶馆,才感觉真正回到了上海。

  据统计,在上海老城厢,1950年以前就有169家茶馆。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海的老茶馆逐渐没落。如今,或许只有在城隍庙、朱家角古镇、新场古镇等地才能找到百年茶楼的踪迹。

  茶馆是“世界的小客厅”

  老上海茶馆原本在方浜中路385号的二楼,门面不起眼,不知道的人很容易错过。不过,老板张荐茗并不担心没生意。开张20年,茶馆已成为游客来豫园的打卡地之一。

  由于地块动迁改造,整条上海老街的店铺都已关门,但从张荐茗的描述和茶客上传的照片中,还是能勾勒出茶馆的模样:茶馆内的老式电话、电风扇、无线电、煤油灯等,每一件都货真价实。茶客来到茶馆,泡茶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人用的方格子铝茶壶,喝茶用的是以前流行的玻璃杯,耳边是老唱片中传出的吴侬软语……不仅如此,每逢周末,老上海茶馆都有江南丝竹演出。每个月,茶馆还举办“学说上海话”的公益活动,网上预约要靠“秒杀”。

  张荐茗坦言,举办公共文化活动一开始是为了生意。20年前,家住城隍庙附近的张荐茗得知上海老街开张的消息,盘下一家商铺,“老上海茶馆”开张了。茶馆的门面小,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茶馆,他开始举办活动。渐渐地,他收藏的老上海物件和举办的文化活动让茶馆小有名气,还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有时候,店内一半客人都是外国游客。“有人说,上海是世界的‘会客厅’。我觉得,茶馆就是‘世界的小客厅’,可以将上海的文化、精神、气息讲给别人听。”张荐茗说。

  20年过去,“世界的小客厅”关张了,上海老街上另一家茶馆春风得意楼也同样关门,张荐茗却因为茶馆开始研究起上海的茶文化,还成立了上海市东方城市历史文化收藏交流中心。他说,接下来要尽快找到场地,让大家期待的茶馆早日再次开张。

  凌晨3时开门的百年茶楼

  在上海市中心,最具茶文化底蕴的莫过于上海老城厢了。豫园九曲桥边上的湖心亭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距今已有160年历史。1950年以前,在城隍庙,一天能接待三千人规模的茶馆就有十家。

  不过,随着豫园的旅游商业化,也挤压了茶馆文化的空间。张荐茗说,如今上海的年轻人已没有喝茶的习惯了,茶馆在市中心很难生存。反而在上海郊区的古镇,慢节奏的文化氛围让茶馆更有生存力。

  在上海朱家角古镇,就藏着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茶馆。这座名为“江南第一茶楼”的茶馆坐落在朱家角淀浦河边,一进门就与熙熙攘攘的古镇街道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大厅内,摆放着十多张茶桌,头顶的复古吊扇,茶馆一角的评弹舞台,每桌标配的竹壳热水瓶、玻璃杯和摆放着水果、瓜子、点心的木质茶点盒,都还原了老上海人对茶馆的记忆。

  记者来到茶楼时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茶馆内三三两两坐着几桌茶客。“现在不是最热闹的时候,最热闹的是每天凌晨。”茶馆掌柜江虹蔚说。每天凌晨2时许,就有老人拎着茶壶,自带茶叶,坐在茶馆门口等待茶馆3时30分开门。天气不错的时候,茶馆每天早晨都是坐满的。

  在江虹蔚看来,茶馆能够传承百年茶楼的韵味,多亏这些90多岁的老人们。2012年,从云南来到上海的江虹蔚第一次走进茶楼时,这里已经歇业3年多,楼内一副破败景象。为了找当地老人了解茶楼历史,她花了8个月,每天找老人喝早茶聊天。

  在老人们口中,茶楼的故事逐渐显露出轮廓:这座百年茶楼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至正二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还特意来这里看过。”后来,经过民初乡绅叶鸿泉再次修建,茶楼名气日盛,这时才有了“江南第一茶楼”之称。

  2013年5月,经历修整扩建的“江南第一茶楼”开门迎客,为回馈老人,镇上65岁以上的老人来茶馆喝早茶、听评弹,江虹蔚都不收费。一传十、十传百,镇上400多位老人,都成了茶馆的“忠实粉丝”,每天准时来茶馆报到。

  老茶馆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在朱家角古镇的老街上走走,能见到不少茶馆,不过大多是中西结合的新式茶馆,能追溯到百年前的茶楼只有“江南第一茶楼”一家。家住古镇的罗老伯说,以前他常去的百年茶馆,不是倒掉就是拆掉,现在已难觅踪影。在上海新场古镇,也有一座名为“第一楼茶园”的百年老茶馆。不过,近日慕名前去的茶客却发现茶馆大门紧闭。

  如今,上海的大街小巷,奶茶铺、下午茶店和中西合璧的新式茶馆越来越多,上海的老茶馆还有保留的必要吗?在张荐茗看来,茶馆是最顽强、最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载体。如今,茶馆的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没变。因此,带有传统上海文化的老茶馆已成为“博物馆”,它们的消失自然让人感到惋惜。

  在江虹蔚看来,要想保留老茶馆味道,不仅要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历史建筑和物件,还要让活着的历史传承人来“讲故事”。作为朱家角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茶只有当地老人参与未免可惜。她说,接下来茶楼会让游客也参与这一传统,游客可以住宿在古镇老宅中,夜晚感受宁静的老街,早晨来茶馆和老人们一起喝早茶,“这样,茶馆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