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饭圈”乱象要压实平台责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01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十条举措,直戳要害。

  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5类“饭圈”乱象。掐架互撕、违规打榜、疯狂集资……这背后有狂热粉丝、资本逐利、唯流量至上等种种因素推波助澜,引发了“倒奶事件”、网络骂战、无底线追星等一系列事件,几乎让“饭圈”成了一个集负能量于一身的词汇。

  值得警惕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群体,还有着极强的“组织性”。少数“粉头”和不良KOL(意见领袖),往往能裹挟着由粉丝组成的“千军万马”,横冲直撞、“指哪打哪”,其中涉及大量青少年群体,不加以正确引导,被污染的不仅是“饭圈”生态,还有正常的舆论场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饭圈”,起初是因共同喜欢的偶像而在虚拟社区聚集起来的粉丝圈。由此产生的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活跃和发展。偶像本身并非原罪,理当寄托着粉丝们的美好情感,通过正向引导,让粉丝群体也成为“更好的自己”。然而,随着社交平台不断扩容,野蛮生长中的“饭圈”已形成多条灰色甚至黑色产业链。打投、集资、代拍、追私、贩私、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罔顾社会责任,在年轻的粉丝群体中进行不良示范和诱导,造成他们在网上谩骂、互撕、不当消费,这些乱象不仅是个体的迷失、价值观的扭曲,侵蚀毒害了部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是对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干扰。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不管什么“圈”,都不能挑战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底线。整治饭圈乱象,就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清朗”行动从多个方面重拳出击,在强化明星艺人、经纪公司的引导责任,遏制娱乐圈不良风气的同时,也重点关注到,“饭圈”乱象积弊已久,一些平台在“饭圈”病态生长过程中,起到了“温床”和“土壤”的作用,如长期对网络暴力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心只考虑流量,唯恐粉丝不撕。在这一系列行动中,针对“饭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网络暴力、不理性消费,督导网络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及时处置不良信息,坚决抵制职业黑粉、恶意营销,对重点人、重点账号进行分类施策和治理,规范经纪公司和粉丝群体的网络行为,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从根源上铲除“黑流量”。


  转自:湖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