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年轻化要贴近更要引领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19





  刚刚举行的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纪录片论坛,选择了“走近年轻人,记录新时代”为主题,这也使纪录片的“年轻化”现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其实这一趋势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之后便已开始,但直到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被B站(哔哩哔哩网站的简称)“二次元”群体“重新发掘”并风靡一时,纪录片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联系才真正引发了业内外的强烈关注。


  纪录片领域的“年轻化转向”较之电影业滞后了数年,但势头似乎更加迅猛。来自视频网站的数据显示,当前接近80%的纪录片是观众通过移动端观看的,国产纪录片的用户构成中,35岁以上的观众只占12%,而新近的热片如《本草中华》《水果传》,35岁以下观众占比竟高达95%、96%。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视听产品核心传播渠道的今天,“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越发成为纪录片产业的共识。


  随着传播生态的改变,中国纪录片尤其是产业体系下的纪录片生产正在向互联网化和年轻化靠拢。在创作观念上,从格里尔逊模式、知识精英立场的以我为主、自说自话,开始转向互动、对话和交流的姿态,努力加强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联系。且不说《我在故宫修文物》,便是讲述汉代画像石的历史纪录片《我从汉朝来》,都有意设置了一个“我”以建立与当下的对话关系;在作品形态上,与互联网传播的碎片化趋势相对应,纪录片越来越趋向轻型化,《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都只有5分钟,以方便碎片时间的观看;在题材内容、叙事语态乃至营销策略上,越来越趋向轻松、时尚,更具个性化、娱乐性和网感特征。当《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中的太阳神鸟金箔被视为“美瞳”,三星堆青铜人像说出“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甲骨文“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当《本草中华》从武侠小说里的“黑玉断续膏”出发去寻找中药材,传统纪录片高高在上的宣教姿态已经被年轻化的“反差萌”和贴近性所取代,这无疑是它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年轻化转型”的热潮之下,需要冷静思考的是,亲和接近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更不意味着低俗媚俗,纪录片创作仍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坚持关注和干预现实的纪实传统,通过持续创新,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导和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医疗题材的《人间世》,乃至《生门》《河西走廊》等作品,它们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偏向,却依然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同喜爱,有的甚至能够进入院线获得创纪录的过亿元票房,可见消费固然能影响生产,但生产却具有创造和引领消费的强大力量。


  纪录片创作者也要相信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思想接受力和审美判断力,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品,他们总会给予肯定和敬意。不论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些优秀纪录片作品的走红,其实年轻观众一直是关键的“发现者”和“推手”。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他们也是意义的创造者。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国产纪录片在豆瓣上的整体评分远高于国产剧情片,可见年轻观众对于国产纪录片的精神品格是有着明确认知的,他们会看《吐槽大会》《欢乐喜剧人》而哈哈大笑,却也会对真正优秀的相对严肃的人文题材报以敬意,这一点,在《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表演者说》等节目中亦得到了验证。


  总之,纪录片的“年轻化”的确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趋势性现象,但它们或许更多体现在市场策略以及局部的艺术策略上,决定纪录片价值的,永远是其对于历史意义的探寻,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对社会病症的追问以及与千万普通人心灵的共鸣,这才是其超越年龄划分,作为纪录片的本体价值。(作者:詹庆生,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纪录片年轻化要贴近更要引领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融媒体情境下的新纪录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

    前几年,《喜马拉雅天梯》《我们诞生在中国》《生门》《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若干中国纪录电影进入院线。虽然,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仍被专家评判为一个被中国市场严重低估的产业。
    2018-04-12
  • 市场破冰见暖 中国纪录片“院线时代”到来了吗?

    “作为一匹市场黑马,《二十二》取得全球纪录片票房冠军,这说明中国纪录片院线时代已然来临,中国电影市场拥有足够空间接纳纪录片。”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指出,2017年,国产纪录...
    2018-04-24
  • 中国纪录片整体欣欣向荣 巨大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举行了“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产值”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而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举行了“国际视域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2018”,并发布了...
    2018-05-03
  • 纪录片“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纪录片成规模“出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丝绸之路》《话说长江》《望长城》等中日合拍纪录片开启了中国主流媒体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然而,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多扮演纪录片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在国际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2018-06-14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