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发展也须借力科影融合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9





  随着《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的热映,有关科幻与科普关系的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这不仅仅局限于能否把科幻视为科普,而且更多的是探讨科幻与科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幻的发展来推动公众对科学的认知。

  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都表达过一种观点,那就是科普应该位于科幻之前,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科学素养的人越来越多,才有可能为科幻的发展培育出更好的土壤,进而让科幻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往大处说,首先需要做的是培育一种科学文化。比如,前不久以“电影让科技更精彩”为主题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开幕,就为观众带来精彩的科技电影体验,并展现了全球科技电影成果。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科技可以让电影更丰富且多元,科学与影视等娱乐项目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提升公众对科学的欣赏和认知。

  应该说,对于普通公众而言,科学应该发挥的作用包括消遣和教育两个方面,甚至有时候消遣要居于首位,因为只有把观众拉近到科学的影响视域之内,我们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教育,让其更深入地了解和亲近科学。正如参与了《加油!向未来》实验设计的北京交通大学教师陈征所言,科普有时候是科学的“门迎”,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让观众进来看看,然后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去影响他们,让他们自己决定留下来。

  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并且给“赛先生”赋予了重要使命。而当前有关科学文化的讨论也并不少见,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出谋划策,讨论如何让科学成为大众文化, 如何建设我们自己的科学文化。

  就笔者的体会来说,我们应该鼓励科学与各种形式和平台的融合,为公众创造各种接触科学的机会,把科学送到公众的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当然涉及到一些做法,比如还用影视剧作为案例,即有必要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或者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科学支持,把一些必要的科学元素悄无声息地融入到这些节目之中,而并不一定要贴上科学或科普的标签。正如很难界定说《生活大爆炸》是娱乐节目还是科普节目一样,不能否认的是,其中含有大量的科学元素,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了解了与科学相关的某些内容。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着科普活动,也有不少影视节目开始考虑科研人员的意见,这是一种向好的趋势。我相信,通过二者的合力来共同塑造科学文化,定会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必要的智力基础。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