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回“原乡”读诗:感恩蒙古族血脉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21





  “我的小时候,父亲曾说‘我相信,大自然中有一种力量在看管着我们,引导着我们,照顾着我们。’现在我也相信了,蒙古高原的苍天和大地,是真的有力量,在时时刻刻照看着我们。”席慕蓉说道。

  19日下午,席慕蓉回到“原乡”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诗歌分享会,通过朗诵《我折叠着我的爱》《狂风沙》《问答题》等六首诗歌,席慕蓉讲述了创作历程,追忆了父亲和母亲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蒙古族血脉对她一生的影响。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仅念了《狂风沙》的开头两句,席慕蓉已流下了眼泪。

  她说:“这首诗写于1979年,距离我1989年第一次‘回家’还有十年。”

  祖籍地为内蒙古的席慕蓉长于台湾,后出国求学。席慕蓉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蒙古族,在她的记忆深处,5岁之前还会说蒙语,会唱蒙古歌,听父母说着家乡的美好。但进入学校直至社会之后,“家里”的感觉在“外面”得不到支持,这令她充满矛盾。


图为诗歌分享会现场。 乌娅娜 摄

  席慕蓉说:“因为从来没有回到过故乡,所以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感,总是谨谨慎慎的,很怕犯规,我的命运让我被选入参加一个名为‘寻找家乡’的‘实验’中,像一个石头被丢进大海。我希望能从父母的身上追溯一些关于原乡的讯息,但我没有得到答案。”

  席慕蓉回忆道:父亲在德国一个大学校园里,看到有人在割草,突然说,这个味道多像老家的草香,多少年没有闻过了。“这就是嗅觉的记忆,当父亲再次闻到草香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自己把老家的草香味道记了这么久。”席慕蓉说,“我以为父亲要和我谈一谈故乡,但是并没有,他只是自言自语这么说着,我想那是因为我根本没有闻过家乡的草香味,所以我没有‘资格’与父亲聊乡愁。”

  席慕蓉正是因为这件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的第一句: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1989年,席慕蓉第一次回到家乡。“从我回到家乡到父亲去世的九年间,我每一年都会去见他,和他分享我在原乡获得的一切触动,我们父女二人在莱茵河畔散步,或者我问问题,父亲回答,或者父亲问我老家的样子我回答。我和父亲一起营造的对于故乡和原乡的渴望,这成为我生命中的的黄金时光。”席慕蓉再次哽咽道,“因为我可以跟他说,我闻到了你记忆中草香的味道,我也体会到了站在草原上,我就是草原中心的感觉,我明白了你说的视线里没有任何阻挡的感觉。”

  见到了家乡的席慕蓉,创作变得“没完没了”,她说:“我这个从蒙古的血肉里分离开来的血肉,从蒙古的骨头里裂出去的碎片,在回来的那一刻起,变成一个完整的生命。”

  由于本次诗歌分享会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应席慕蓉的要求,全程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策朝鲁门进行同声翻译,六首诗歌也被译为蒙古语朗诵,席慕蓉希望以此与内蒙古数百万的蒙古族民众共同分享她的故事和感悟。

  “生命是一次悠久的学习过程,生活就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得到一个答案,今天我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会遇到两种、三种甚至是很多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请记住,这些都是加法、乘法,绝不是减法、除法。”席慕蓉在分享会的结尾,如是感叹道。(完)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