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风景区发展全域旅游 告别“一日游”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21





  “以前,崂山风景区虽然很有名,但留不住人,游客基本上都是‘一日游’,爬爬山看看海就走,旅游模式单一。”“瑜上山间”民宿负责人赵越对记者说,发展全域旅游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以他负责运营的民宿为例,这家开在崂山脚下的高端民宿,26间客房,客人平均住宿时间达到了3天。

  近两年来,在“全域皆景区”的理念引导下,青岛市崂山区开始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构建了“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的发展格局。数字佐证了这一转变: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20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成为该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创新服务,开通国内首个短号全域旅游热线

  “5月2日,崂山游客服务中心接待游客近3万人,调度停放的车辆超过7000台。虽然客流量很大,但是并没有发生任何拥堵和车辆剐蹭现象。”崂山风景名胜管理区流清河管理处工作人员刘晶晶对记者说,每逢节假日,崂山区都会启动“1+1+4”假日旅游保障指挥系统,即通过1个全域总指挥部、1个景区外域指挥部、4个景区片区指挥部,对全区重点旅游区域的安全生产、道路保障、旅游秩序、护林防火等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督查,旅游、公安、交警、交通、市场监管、街道等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游客投诉处理难和慢等问题,崂山区开通了国内首个短号全域旅游热线96616,为游客提供24小时全域旅游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

  “96616实现了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接入、一个电话转办、一个体系督办。”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共服务中心工程师于侯康介绍,一个体系督办就是由治安大队、交警、交通、市场监管、食药、物价等部门建立旅游纠纷快速处置联动机制,确保旅游纠纷投诉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不仅如此,崂山区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让旅游越来越人性化。为了给哺乳期的女性游客提供便利,崂山游客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爱心妈妈屋”,配备了吸奶器、保温冰箱、婴儿床、沙发等设施。

  打造智慧景区,实现旅游信息实时监控

  “大屏幕显示的是今天上午崂山区各景区的实时动态,包括人流动态和每一辆大巴车的运行动态。数字显示,目前崂山风景区共售票1663张,除了省内游客,来自河北、上海和北京的游客排在前三位。”5月14日上午,在崂山区全域旅游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于侯康向记者介绍了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的运行方式。

  2018年,崂山区投入4000万元将数字经济与旅游大数据相结合,打造了基于全域旅游的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的覆盖范围在逐年扩大,目前已安装了500多台高清视频监控,构建了全域可视化工作场景。”于侯康说,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崂山风景区、大崂樱桃谷、石老人观光园、极地海洋世界等3A(含)以上景区安装了17台客流统计监控设备,监控信号全部接入智慧管理平台,用于监测主要游客聚集区的人流密度。结合应急管理体系与最大承载量等原则,通过景区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旅游安全防控能力。

  “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我们目前正在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试行游客‘刷脸’无障快捷入园;另外一项就是开发‘一部手机游崂山’项目,争取在暑期来临之际,实现游客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全区景点的无障碍导览。”于侯康说,下一步,他们将借助VR产业,尝试进行VR或AR深度感知的全真导览服务。

  全面融合,繁荣“城市会客厅”

  “通过出台《崂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崂山区旅游产业战略规划》,我们下大力气培育多元文旅业态,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国内知名的高端新兴旅游业态聚集区。”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兰波对记者说。

  依山傍海的“东麦窑村”原来是崂山脚下的一个小渔村,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村民的石头房旧居已经闲置,政府通过租赁闲置房屋,在原有建筑基础上,邀请中央美院团队通过专业设计,打造了“仙居崂山”主题文化民宿,已经升级改造了49间旧居。目前,“瑜上山间”“微澜山居”等近百家高端民宿已经成为崂山全域旅游的特色名片。

  民宿业只是崂山区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推进“上山下海”和“美丽崂山”行动,崂山区在空间融合、乡旅融合、文旅融合、景城融合方面全面开花:开通了首批国家级通用航空旅游示范项目“飞阅崂山”低空观光,开通了总投资13.8亿元的“海上看崂山”旅游航线;近3年累计投入20亿元,打造“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茶文化节”等特色节会;扶持如是书店、崂山书院等一批精品文旅融合业态的发展,培育了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青岛中央创新区科普体验馆、VR展示体验中心等新兴科技旅游业态;建设了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打造了3处特色酒吧休闲街区,通过举办“石老人沙滩音乐节”等活动,搞活城市夜经济,繁荣“城市会客厅”。

  (记者 刘艳杰)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