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品“五红”:“多吃五红,百毒不侵”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03





       我所蜗居的小城与故乡仅仅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端午节前夕赶到家时,母亲已经张罗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和弟弟的三个孩子全然不顾什么礼节和斯文,有的在啃油焖猪蹄,有的在尝爆炒鳝段,有的在品红烧龙虾,看到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站在一旁的母亲乐呵呵地说:“多吃五红,百毒不侵。”

  “过端午,吃五红”的习俗,在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对这一习俗的来源颇感兴趣,于是缠着他们的奶奶非要弄清来龙去脉不可。母亲可是位讲民间故事的高手,这个美丽的传说不知被她绘声绘色地描述过多少回: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到惊蛰之后才可以到凡间去,不过有的毒物怕冷,于是它们约好天暖之后再去凡尘为非作歹。这五个毒物就是蛇、蜘蛛、蝎子、蜈蚣还有壁虎,它们在端午节这天来到了人间,刚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就听见这家女主人在说,快吃,这是油炸的五毒。五个毒物大吃一惊,趴到窗口仔细一看,只见桌上放着五种红色的菜,五毒看了以为炸的是自己的同类,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这一年,这户人家没有遭遇到五毒的侵扰。此后,人们都要在端午节这天吃五种红颜色的菜肴,来吓退那些有毒的害虫,并且认为只有如此,整个夏天才有可能辟邪避暑。

  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我记忆中的端午“五红”,无非是红烧鲫鱼、水煮河虾、红心鸭蛋、糖炝番茄、清炒苋菜这五种。当然,能够同时品尝到这“五红”的机会微乎其微,吃得最多的只有苋菜——苋菜是自家菜园里种的,拔回来洗净,加菜籽油用热锅快炒,然后拌上蒜泥出锅,那绿的叶、白的蒜、红的汤,单是让人看了便是一种莫大的视觉享受;有时,我直接将那红红的汤水倒入米饭中,哧溜哧溜就是一大碗。现在的孩子可能对这“五红”极感乏味,至少我的儿子和两个侄儿就是这样,他们垂涎三尺的则是红烧猪蹄、爆炒鳝段、油焖龙虾、啤酒烤鸭、剁椒鱼片之类。时代在变迁,“五红”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其实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骄傲,毕竟现在的生活早已脱离了贫困,正逐步迈入小康。

  在有些地方,端午并不仅仅只吃“五红”,而是中午团圆饭的菜肴都要带红,不是天然的红色也必须红烧,号称“十二红”,还要吃刚上市的桑葚、樱桃等水果。年幼时对这种风俗非常羡慕,那真是可以敞开肚皮大快朵颐了;不过郁闷的是,这“十二红”到底是什么,却一头雾水,及至后来读了《扬州饮食随想录》,这才从书中知道“十二红”有“四碗八碟”之说。所谓的“四碗”,乃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红烧牛肉、红烧鸡块;所谓“八碟”,又有“四冷”“四热”之分,“四冷”为咸蛋、香肠、萝卜、熏鱼,“四热”为炒苋菜、炒猪肝、炒河虾、炒鳝丝。这种说法尽管比较权威,但在农村并不切合实际,尤其在那食难果腹的年代,勉强凑上“五红”也非常不易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又有人玩出新花样,谓端午接近黄梅,国人崇尚黄,菜肴应该加上“五黄”,即煎黄鱼、烧黄鳝、拌黄瓜、咸蛋黄以及黄豆芽炒酱干。

  其实不管“五红”也好,“五黄”也罢,只要是民族的优良传统,该继承的就当继承。但愿端午品“五红”的习俗,不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


  转自:三江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走基层调研:发展苹果产业成为甘肃静宁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走基层调研:发展苹果产业成为甘肃静宁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