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流量热潮褪去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如何破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23





 提及保险,人们的固有意识总会提醒他们:这是个让人有点不耐烦的行业。


  在大众的概念里,似乎“卖保险”的,就注定是难缠扰民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行业,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保险也在其中。


  又因为疫情的洗礼,“线上签单”成了一种流行。很多人以为,这是保险行业的突破,殊不知,这种突破早在多年前就存在了。


  而且历经了4个发展阶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系统。


  可成熟,并不一定是好事,它有的时候也意味着瓶颈。


  互联网保险: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涌入该赛道的,都是各大巨头公司。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保险是新兴产业,殊不知,其已经发展了20多年,历经了四个阶段。


  萌芽期:1997年国内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诞生,掀开了互联网保险序幕。


  探索期:2001年开始,部分传统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开展意外险在线投保业务。电商发展影响保险行业发展。


  发展期:2012年以来,传统保险开始与互联网保险融合。销售产品的同时建设自营的销售与服务渠道;互联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保费和公司数量飞速增长。


  蓬勃发展期:2017年开始,技术与保险监管逐步完善,互联网保险发展进入快车道。


  红利就在眼前,越来越多大公司入局,互联网保险也开始衍生出不同的模式,其中平安健康随身易作为传统保险公司自建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蓬勃发展的背后,困境重重


  据中保协数据,2011-2020年互联网保险总保费实现65%的复合增长率。可见各大公司入局之后,确实推动了保险行业发展。


  可发展迅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困境也开始逐步显现。


  比如流量困境。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流量支撑,当人口红利消失,流量见底,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有些产品根本赚不到钱。


  二是监管趋严。从2011年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出台以来,互联网保险监管框架已经形成,强监管时代也已到来,为很多小平台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三是同质化竞争严重。最初,各大平台依托流量和技术优势欣欣向荣,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可随着越来越多大公司、小公司的加入,创新困难,同质化成了各家公司共同的痛。


  四是盈利难题。流量困境和同质化的竞争,就已经增加了盈利的难度。哪怕是上市公司,也只是微利而已。


  困境之内外,何去何从?


  据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2021-2030年互联网保险将实现24%的复合增长率,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人民币。


  从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保险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困境中的互联网保险应该如何前行?


  首先,流量思维不可取。大部分互联网保险企业都是冲着流量来的,但保险的核心绝非流量,它是保障,是投资。如果一直追求快而非稳,只会让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粘度日渐降低。


  在这方面,平安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平安健康随身易”有一定的突破,它采用了代理人模式,而非流量模式。但与传统代理人模式不同的是,平安健康随身易代理人没有KPI和出勤要求,而是通过有效的佣金来激励代理人主动展业。这种方式既吸收了传统代理人模式的优势,又能降低流量和获客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要在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只有贴近用户的使用场景,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平安健康随身易则借助更贴近用户日常沟通交流习惯的微信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号来搭建服务和连接平台。


  最后,还需要科技实力作为支撑。目前在保险科技应用方面,平安健康随身易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保险,终将回归“保”的本质,在这一场竞争中,谁将率先突围,就看谁能率先从舒适区走出来。


  不破不立,平安健康随身易的成功绝非偶然。


  前路漫漫,大浪淘沙,谁能站在行业前沿,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中新经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