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呈现四大特点 背后有“四大动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4-13





  消费行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企业挖掘释放“流动的数据价值


  近日,贝恩公司发布《数字经济互联网之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消费、美妆、出行、音频乃至传统制造业等行业纷纷涌现出一批先行企业,以“快”“准”“新”为亮点,迅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报告提出,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创造了海量“流动的数据价值”,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借力与自建等多种模式,适应数字化发展模式,推进融通创新。


  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呈现四大特点


  成功企业均呈现以“快”“准”“新”为特色的三大亮点,具体表现为:快速响应、精准触达、精准定制、产品创新、服务出新、业务革新,而这些亮点与数字经济互联网下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密不可分。例如借力于与阿里的战略合作,通过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相关用户数据的反馈,良品铺子的新品研发上市速度是行业平均速度3倍,实现了非常快的供应链响应能力;星巴克聚焦用户运营与场景化应用,最早在中国发起“店内提单、咖啡配送”的创新商业模式。报告指出,先行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打造领先于全球的亮点,得益于充分借助并且发


  挥了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四大特点。


  高效的供需资源聚合 以开放包容的方式,集合和匹配外部分散的供给端和需求端资源,包含技术、产品、服务、流量等多维度资源。


  流动的数据价值 以海量流动的用户数据为基石,打通端到端数据接口,借助迭代的推荐技术,开发多场景应用数据工具,实现双向流动的数据高效运用。


  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技术赋能 基于本土化的市场特性与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创新的技术成果以平台的形式向外输出赋能,以降低创新门槛。


  全价值链的深度运营赋能 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深度参与企业运营的各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协助企业商业落地,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背后的“四大动因”


  报告指出,四大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


  政府:积极推动新基建、供需侧改革两手抓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并主导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推动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为“流动的数据价值”与“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技术赋能”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且对数字使用态度较为包容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创造海量“流动的数据价值”,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额渗透率达到26%,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移动支付渗透率更是发达国家的2.8倍,高达81%。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随着政府对数据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提升,消费者对于数据的分享和使用更加放心,为“全价值链的深度运营赋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外卖为例,从2008年萌芽开始,10年时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有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33%)的全球消费者有外出就餐或是点外卖的习惯(11%消费者每周至少一次),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飙升至53%;75%的全球消费者表示他们享受移动客户端和电子平台带来的“随时随地都被触达”的感觉,而在中国,85%的消费者对此表示赞同。


  企业:供需两端高度分散且技术与运营基础薄弱,具备刚性需求


  面对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外部商业环境向好的同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内部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攻克供需两端高度分散、技术和运营基础薄弱的难关,亟待寻求外部帮助。相比传统解决方案,数字化发展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痛点。例如通过智能精准算法匹配供需,利用技术赋能创新并提高效率,匹配企业迭代速度提供全价值链运营赋能。事实上,数字化、大数据的运用给很多餐厅带来了更为精准的运营方式,提升了效率。自2014年起,国内餐饮收入终止了连续3年下滑的颓势,进入“互联网+”深度改造期,焕发出新活力。业内人士认为,餐饮零售市场的崛起即是驱动餐饮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线化、数据化、模式化、品牌化、零售化是新餐饮时代的五大特征,而零售化趋势则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科技或者大数据对于餐饮业有很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外婆家品牌负责人曾表示,大数据实现了从粗放型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所有菜品更加定量,每一个SKU都有详细标准,后台数据可以告诉研发人员哪些菜品点击量大、顾客的喜好度怎么样,可以很好地引导我们更好地开发菜品。”随着互联网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不断运用到餐饮行业,未来将会有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外卖配送和服务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精准算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生态:有能力亦有意愿


  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具有规模优势、技术先进、人才优质的特征,具备将服务基础设施化的实力,为企业突破痛点,实现“技术运营双赋能”提供了基础保障能力。研究显示,我国互联网生态不仅具备数字化能力,而且正逐渐从消费行业起步,有意愿运用积累的数据价值、运营经验、技术优势,通过“科技与运营双赋能”有序拓展到B端和其他新的增长引擎。


  企业探索多种数字化发展模式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TMT业务联席主席李舒表示:“为了最大化发挥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的独特优势,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在自建生态、借助第三方生态,以及两者的混合模式中进行差异化选择。此外,企业还需要围绕组织、运营机制、人才和数据,调整运营模式,建好公司内部能力的底盘。”


  李舒提出不同属性的企业存在三种不同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善借外力 即聚焦价值链核心环节,充分利用第三方生态的基础设施。该类模式适合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或可资源优势互补的大中型企业,通过生态的流量、技术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快速扩张估摸,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双管齐下 即从1到N阶段善借生态外力,从0到1阶段探索自建生态。该类模式适合规模较大、所处行业较成熟且各价值链分工明确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行业经验打造自有生态,并与外部生态圈互通有无,实现内外双循环、相互赋能,快速推动线上销售增长,沉淀用户资源。


  自建生态 即深挖资源和能力,自建生态护城河。该类模式适合实力雄厚,资金和技术资源都较为丰富的集团化企业,可以立足自有的资源,整合上下游获得垂直行业深度洞察,拓展边界获取更多元的消费者触点,打造自身专属生态。


  在企业内部能力建设方面,李舒建议,首先企业需要全局着眼,定位数字化业务组织,并从细节入手,匹配资源和更充分的自主权,稳扎稳打推进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其次,完善运作机制,配合平台“全价值链的深度运营赋能”。对内建立敏捷型运作,对外以灵活、开放的机制加强生态合作。第三,优化人才机制,配合“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技术赋能”。设计数字化人才能力模型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化人才“成群来,成批长”的土壤。最后,利用技术与数据赋能业务,打通专属数据中台,创造“流动的数据价值”。


  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丁杰表示,如今的商业时代,随着商业结构从线性向网状升级,从端向云升级,选择单打独斗的企业肯是走不远的,企业一方面要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借助外部力量和生态圈增强实力,才能行稳致远。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则认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其中数字化发展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当前全球经济仍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科技创新是能制造确定性的力量,势必对数字经济甚至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产生影响。数字经济未来竞争的关键,一方面是看谁能够掌握人工智能、5G、区块链、量子信息这些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谁在推动新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走得更好。未来,平台模式提供的领先技术、供需资源、流动数据和运营能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记者 罗晨)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建设制造强国 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

    建设制造强国 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

    全球制造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革命之后,制造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由数字化和智能化引发的新工业革命,开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2018-07-04
  • 弥补生产效率低下“短板” 数字化造船迎来发展机遇

    弥补生产效率低下“短板” 数字化造船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成熟,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带来降本增效的实际商业价值。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包括船舶行业在内的传统领域渗透,将对传统行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
    2018-10-26
  •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 企业该如何保障网络安全?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 企业该如何保障网络安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中轰轰烈烈地上演。然而在越来越多设备连入互联网、越来越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同时,
    2019-10-28
  • 数字化变革重塑新消费生态——“双11”热闹背后的“数据力”

    数字化变革重塑新消费生态——“双11”热闹背后的“数据力”

    热热闹闹的“双11”过去了,一系列破纪录的销售成绩背后是供给侧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正在消费创新领域兴起。随着数字消费门槛的降低、线上线下的多元融合,数据效能的有力释放正在改变新消费生态——
    2019-11-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