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企业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


作者:李子木    时间:2012-01-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入世十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从海外贸易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入世逐渐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比例,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的产业发展潜力。从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壮大,进而改变了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干预趋势,逐渐实现了产业市场化。”

  “入世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市场开放后外资大量地进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俊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基地在2001年后大量涌入中国。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在华的主要策略是通过设立办事处进行市场推广。直到2001年入市后,外企才开始在中国大幅展开布局。”

  “外资对中国的正面影响有若干方面,”王俊峰说道:“首先,外资进入中国后,客观上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比如工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材料需求以及器械需求。其次,外国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也随着外资流入中国。另外,外资的进入引起了国内经济生态环境的变化。入世后,中国的企业如海尔、联想才真正走出了国门。如果说10年前我们的企业只是在国外做销售,那么入世十年后的现在,中国的部分企业就可以说是实现了国际化。”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中国的企业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外资的资本实力以及技术优势在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前期客观上挤压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白朋鸣说道。

  “目前中国企业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比较低,而且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也比国外落后了十余年。”王俊峰指出:“经济的增长过程是需要存在差异的,而加入世贸后的这段时间就是中国企业消除差异、进行赶超的过程。要想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最为重要的就是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中国目前的中低端加工制造模式转为高端模式,这样才能培育出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如此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的‘激流’中生存下来。”

  目前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过剩,而国内消费不足,只有依靠国际市场进行消化。这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生产过剩而国内消费不足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贸易风险性,但是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来看,中国的贸易风险并不突出。”白朋鸣指出:“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正在实行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内税制改革正在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做出努力,其中扩大内需、促使高竞争力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政策趋势;外贸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动力,在短期内依旧起到关键作用,尔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组成之一。”(李子木)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