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升级 中企如何拆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28





  维护好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权威性,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今年以来,虽然中国在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减少了贸易摩擦,但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总体数量和金额仍处高位,面对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不断升级,政府和企业在预警及应诉方面仍存在较大作为空间。
maoyi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近日结束的亚欧会议第七届经济部长会议通过了《支持多边贸易体系联合声明》,一致支持自由贸易,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交往不断深化,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代表钟山部长出席会议时也强调,各方应进一步巩固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维护好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权威性,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专家指出,今年以来,尽管中国在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地减少了贸易壁垒,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数量和金额仍处高位,政府和企业在预警及应诉方面仍存在较大作为空间。
 
  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仍处高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产品共遭到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总计53亿美元。尽管案件数量和金额都分别有所下降,但总体数量和金额仍处高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表示,上半年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数量和金额仍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较高水平,与过去五年相比浮动不大。根据世贸组织与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共同发布的《二十国集团(G20)贸易投资措施报告》,中国仍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
 
  从国别来看,上半年印度和美国分别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2起和11起,居前两位。商务部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表示,印度与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结构比较相似,但中国在生铁、轮胎和粗钢等产品上更具优势,印度需要保护其国内外市场免遭中国产能冲击。而美国长期对中美贸易逆差表示不满,加上受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也频频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抬头,而是在不断升级中。以美国为例,继8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之后,近日美国又发布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201调查”的损害裁决结果。
 
  8月29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在2017年金砖国家贸易救济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当前针对中国的诸多贸易救济调查都背离维护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初衷,存在滥用倾向,侵蚀着自由贸易的成果。
 
  政府和企业应联手拆招
 
  有贸易便会有摩擦,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诉求将更加强烈。如何在贸易救济调查中合理维权,考验着政府及企业的智慧和协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减少贸易壁垒的最佳途径。”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刘爱东对国际商报记者指出,自贸区建设一般都要求协议国必须相互取消90%以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从而有效缓解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目前已签订15个自由贸易协定,共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刘爱东还建议,我国的化工业产品、机电设备及贱金属等是被立案调查的“重灾区”,相关出口企业应加强产品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出口产品合理定价,事先摸清当地的贸易壁垒及规则。“一旦遭到调查,在应诉时应团结一致,行业协会要鼓励企业之间按贸易量来分摊成本,提高小企业参与应诉的积极性。”
 
  同时,政府在风险预警及政策支持上也要给力。“相关部门要扮演好‘船长’的角色,密切监测出口目的地的重点产业市场变化情况,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救济规则谈判。”刘爱东表示。
 
  事实上,4月,中国政府已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关于贸易救济的提案,呼吁以务实的方式完善相关调查及谈判机制,其中包括提高程序的透明度和正当性、减轻中小企业的应诉负担及防止反倾销措施“扩大化”,成员应审慎发起反规避调查,不能通过反规避为国内产业提供过度保护。
 
  刘爱东还表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倒逼外贸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成本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