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社融增速回落 未来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23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2019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1%,三者规模均远低于市场预期。


  据了解,作为信贷业务的两大支柱,住户部门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与同期相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7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3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97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27亿元。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对于社会融资规模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主要原因为来自银行部门的表内和表外融资的同时收缩,这一方面是企业融资需求走弱,同时在出现企业盈利下滑、债务违约和银行体系风险事件等前期问题下,银行惜贷情绪上升。而惜贷情绪上升,另一方面反映了防风险等政策的影响开始显现。另外,短期内社融低于预期的更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房地产信托融资渠道受限,直接导致7月信托等非标融资规模明显收缩。”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7月份社融增量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居民短期贷款的规模增速降低,这可能与消费贷投向楼市的监管政策趋紧有关系,对房地产的严监管也促使居民中长期的信贷增速下滑。”


  另一方面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下滑,拖累表外融资下降,也是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不达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具体看来,据相关数据显示,委托贷款减少987亿元,同比多减3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元,同比少减52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元,同比多减1819亿元。最主要在于去杠杆环境下,国家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资产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何南野补充道。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信贷结构来看,7月份除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略有增加外,住户部门、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全面减少,尤其是短期贷款,降幅最大。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的短期贷款减少219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元。此外,住户部门短期贷款降幅也很大,7月份同比减少1073亿元。


  对此,陶金分析称,7月信贷规模呈现较明显的收缩态势,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同比少增3975亿元,显示了实体经济疲弱对融资需求的承压。信贷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平稳,短期贷款明显减少,反映了前期的经营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释放,同时企业对经济中长期的前景信心有所回升,住户部门以房贷为代表的长期贷款仍然处于较高位,挤压了短期信贷。


  何南野指出,企业信贷规模的下滑,一方面在于实体经济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波动的拐点,企业盈利和投资冲动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另一方面在于在多方面风险事件的触发下,银行对于企业的放贷政策有所收紧,有“惜贷”情况出现。不过,企业信贷下滑的一个对冲因素是直接融资市场7月份表现抢眼,企业债券融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继续高增,同时科创版的开市也带来股权融资额的大幅增加。


  记者了解到,央行8月9日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并表示要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指标,调整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指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7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五家已合计发行2300亿元永续债,另有13家银行拟发行超过4700亿元永续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金融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降低企业融资利率


  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既要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又要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因此,市场格外关注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方向。


  分短期和中长期来看。陶金表示,短期内,央行一直在对银行间市场进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以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长期内,尽管政策一直强调保持定力,但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会逐渐加大。下半年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再度提升。


  “预计整体稳健、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方向。”何南野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各国央行都在进行了量化宽松、降利率的政策,全球正进入一个利率下行周期。这样的外部环境,给予了我国更大的货币利率工具操作空间,可在当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进行适当的宽松、定向的宽松。从国内情况看,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企业盈利仍没有实质性的好转。


  与此同时,金融系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仍有加剧的倾向,因此,适度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合乎时宜,通过定向的宽松政策给予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提供便利,降低上述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给予脆弱性的中小金融机构以风险缓释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的衰退周期,定向的宽松有利于我国对冲外部冲击的影响,提升我国经济主体的活力。但从整体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依旧是必要的,我国依旧需要严防房地产泡沫、金融系统风险、债务风险等情况的出现,立足长远发展。何南野补充道。


  而针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央行表示,在下一阶段,将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未来如何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陶金称,今年很可能会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近期新的LPR形成机制确立是重要一步,它进一步弱化了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客观上能够起到降息作用。LPR即未来的一系列利率市场化进程是重要方面。打破官定的贷款基准利率机制,有利于央行更顺畅地进行降低利率水平的政策传导。另外,对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银行机构定向降准的必要性仍存。


  何南野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股权融资的发展,股权融资是最低成本的资金,也是目前我国的短板,进一步做大股权融资市场,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资金,才能化解企业债务危机,这也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应在整体稳健的基础上,定向降准、定向降率,精准滴灌,尤其是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制造业等提供融资便利。同时,也加快融资投放完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为优质企业提供利率定价更为精准化的贷款,让好企业能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记者 韩鹏栓)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物价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货币政策

    物价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货币政策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8月份,CPI环比上涨0 4%,同比上涨1 8%;PPI环比上涨0 9%,同比上涨6 3%。
    2017-09-10
  •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货币政策明确定调。会议指出,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017-12-28
  • 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走向

    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走向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M2的存量分别为179 93万亿元、173 99万亿元,同比增长10 5%、8 2%,增速均明显回落,市场对金融条件超预期紧缩的担忧增加。
    2018-04-26
  • 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透露哪些信号

    对比2018年四季度,此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经济的形势表述较为乐观,2019年一季度例会称“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而去年四季度的表示是“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2019-04-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