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迎“变局时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13





  2019年,中国楼市踩了“刹车”,二手房价回到一年前。不少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实质性下跌。往前一步,真正的转折即将发生。

  2020年是中国住房商品化第22个年头,从高歌猛进换挡到“稳字当头”,中国房地产市场变局时刻可能就在眼前。

  横盘时代来了?

  不少业内研究者发现,过去十几年一直存在的房地产“小周期规律”失灵了。

  以往,房地产行业内每3年左右就经历一轮由涨到跌循环的完整周期。但自2015年底以来,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4年多处于景气区间。其间,房价涨幅不断收窄,直至2019年年末,房价出现“转跌”信号,但本轮地产周期远未见到终点。

  波动减小,周期拉长,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意味着横盘时代的到来。

  华创证券研究所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袁豪认为,本轮房地产小周期预计将由原先3年延长至超7年。周期延长带来的新特征是:尽管总量稳定,但区域性和结构性分化加剧,城市间小周期此起彼伏、相互对冲。

  更重要的是,进入横盘时代后,房地产投资逻辑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去十年,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指出,如果投资大宗商品一直持有,累计只能得到30%的回报,投资债券有51%的回报,投资股票有57%的回报,而投资房地产能够获得265%的回报。房地产是各大热门投资品中,回报率最高的。

  但这建立在房价快速上涨基础上,一旦房价上涨脚步真正慢下来,投资房子或不再具有吸引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9年中国百城新房均价同比涨幅仅为3.34%,低于去年11月份CPI增速。二手房更是基本停涨。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去年中国百城二手房价累计仅上涨0.03%,基本回到一年前水平。

  如果计算上持有房产物业费、供暖费、折旧维修费、税费、房贷利息等成本,在横盘时代,房产已称不上优质投资品。这种变化能让投资客自觉离场,真正将住房消费留给刚需。

  大涨大跌退场?

  2019年,中国官方连续强调“房住不炒”。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政策不会明显松动,“稳”将依然是2020年楼市主基调。

  在这一基调下,各地大概率将继续探索实施“冒头就打”调控机制。具体而言,在对当地住房、土地和金融市场实时监测基础上,一旦市场露出过热苗头,官方就会有相应风险提示,或者启动调控加码措施。当这一机制被越来越多城市采用,局部波动就难有演化为大涨的机会。

  例如:2019年底,深圳一个小区业主通过微信群“控盘”,哄抬房价,随后该小区二手房交易被暂停网签。调控精细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

  同时,大跌也难以出现。

  2019年末,官方发布《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大幅放宽落户限制,将进一步稳定市场,促进部分城市新房交易量回升。

  此外,今年年初的全面降准和房贷利率LPR改革,都对房地产行业有一定正向影响。

  加之,各地因城施策地出台房地产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房地产市场进入双向调控轨道,房价或长时间窄幅波动。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房产投资增长只是“短周期”

    无论上游开发投资、新开工、土地购置三大指标,还是下游销售面积和金额,或是表征景气度的重要指标——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今年一季度数据均显示楼市处在高景气位上: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 1%,增速创下近两年新高。
    2017-04-28
  • 特色小镇如何才能有“特色”

    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数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特色小镇所面临的质疑和挑战也不少。“千镇一面”、“房地产化”等问题都成为了公众和行业反思的主要问题。
    2017-07-20
  • 中国房地产市场租赁时代到来了吗?

    中国房地产市场租赁时代到来了吗?

    住房租赁市场正在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双重支持,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租赁时代。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行业正在从重购轻租向租售并举转变,市场供应格局有望被重构。
    2017-09-13
  • 海南房地产新政策透露出哪些新信号

    海南房地产新政策透露出哪些新信号

    9月29日海南省出台关于房地产业的新政策,透露出海南房地产业将实现从“被动调控”到“主动调控”、从“遍地开花”到“生态优先”、从“粗放低质”到“优化结构”等三个转变。
    2017-10-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