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干扰下的化工业,2020年如何演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2-16





  在疫情阴云的笼罩之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化工行业,2020年可能会有怎样的年景表现呢?本文试图从运输、生产、市场、外贸等几个关键环节,作一个前瞻与剖析。


  运输:控限增多效率下降


  查运输台账、检验检疫、消毒预防……重大疫情影响最直接和最显著的还是人员和物资的流通,即运输的问题。而化工生产是高度依赖运输的行业,无论是原料的外采入库还是产品的出库外销,都依赖于畅捷的物流交通。可以预计,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化工行业的物资运输形势都不会太乐观,控限增多、效率下降可能是常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以料定产、以需定产就是比较务实的预案,生产负荷整体可能会有比较显著地降低。


  但其中也有一个区域差异化的问题。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在南方地区,且南方地区人口稠密、流动性也大,后期防控形势会更加严峻。因此,同样是迎战疫情,南方化企的运销阻力可能将显著大于北方化工企业。


  生产:严防死守考验管理


  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出台了春节后复工的方案,延迟复工、严防死守是总的基调。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将面临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任务。


  化工生产是连续化过程,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个春节期间都保持着开工状态。按照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对连续化生产企业和复工企业差别化对待的思路,化工大省江苏省日前印发关于延迟企业复工的通知,苏州市则通过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通知,要求春节期间未停产企业,经企业经营所在地县区政府审核同意,可维持现状继续生产,同时必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成立市政府多部门组成的企业防控工作组,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企业对返苏员工逐一登记造册,加强全流程管理,实施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确保安全复工;要求凡从疫情重点地区返苏的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居家或在企业集体宿舍隔离14天的要求,隔离期结束后。如无感染症状方可正常上班。复工企业要每日监测上报员工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地方政府,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很显然,在疫情没有明显好转之前,化工企业的生产调度和运营管理将面临一岗多责的考验,物资的调度、员工的调配、生产计划的重新安排、安全的保障、疫情的防控等交织在一起,对企业快速适应和调整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节后员工返岗的一段高峰期内,如何兼顾好低负荷生产、暂时性劳动力富余以及高频次的员工健康管理等之间的矛盾,非常关键。


  高明的企业总是善于化危为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化工企业面对市场萎缩的不可抗力,没有贸然将暂时性富余劳动力视为包袱,而是以此作为平时难有的内部调整契机,通过全员集中轮训强化和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夯实基础、填补漏洞、苦练内功,为更好地抢占下一轮市场周期的到来打好基础。这对当前抗击新疫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虽然形势很严峻、任务很繁重,但只要管理有力、运筹得当,虽然生产负荷会降一点、发展速度会慢一点,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可能更高一些、基础更牢一些、潜力更足一些,这就为下一步抢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打牢了基础。


  市场:短期波动不改全年稳健


  在疫情的扰动下,今年尤其是上半年国内乃至全球化工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突发事件带来的市场波动不改全年化工市场的波澜不惊。国内化工市场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市场,每一次的突发事件都会对相关产品的行情带来很大的扰动,而大宗化工品的期货普及和金融化更加畅通和放大了市场传导的渠道。今年上半年应高度关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几个石化大省的疫情演进,这将很大程度上左右国内化工市场的表现。中国化工生产规模占全球的40%左右,中国化工市场的波动也必然会传导到国际市场之上。届时不排除部分化工品种会在产需失衡和金融市场的推波助澜之下,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如前所述,我国南方地区的疫情总体较北方更为严峻,后期防控任务和压力更重。而南方作为我国化工生产和消费的核心区,其受疫情冲击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更显著。相对而言,北方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化工企业,甚至有可能显著受益于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均衡市场机遇,在上半年“一潭浑水”的市场中摸到大鱼。


  外贸:短期有冲击 全年偏乐观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强调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也不推荐任何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旅行和贸易的措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了中国的防疫工作,认为中方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中国为抗击疫情所作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赞赏,值得学习致敬。相信中国的疫情一定能得到遏制。


  可以预计,新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中国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尤其是体现在外来投资、旅游观光和外贸等方面。对化工行业而言,短期看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外贸层面,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在世卫组织宣布解除警报、外界消除对中国疫情恐慌之前,这种影响应会持续发酵。


  根据世卫组织的规则,该项措施的默认期限是3个月,只要疫情控制情况良好,3个月后即自动失效,甚至如果中国早一点防控住疫情,世卫组织还可以提前解除警报。因此,升级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外贸肯定有影响,尤其是在上半年更是如此。但内因决定外因,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关键还是取决于后期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显著。


  值得预期的是,有国内上下最高等级的防控措施,有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合作,相信疫情不久即可迎来拐点,中国抗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不会太遥远。在此之前,为尽量减少疫情对外贸的影响,除了加强疫情透明公开和国际社会间的沟通交流外,还应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联动,以其为指导和背书,优化非常时期的出口检验检疫工作,建立广被国际社会采信的出口绿色通道,支持中国商品更便捷地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外贸短期的扰动,不改2020全年的偏乐观预期。2019年外贸的低基数效应,美国大选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达成第一阶段协议,都预示着今年中国外贸会迎来一个难得的平静期,外贸回升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扎实防控好疫情,畅通出口各环节,从全年看化工等各行业的外贸前景并不悲观。(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