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法集资披上互联网“金融创新”外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15





  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国家政策,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等幌子,从商品营销、资源开发、种植养殖等“实体经济”形式,向理财、众筹、期货、虚拟货币等纯粹“资本运作”形式转变,消费返利、养老投资等新型犯罪层出不穷,“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新模式案件频发。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活动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当前非法集资活动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呈现出“泛理财化”和欺骗性诱导性更强新特征,对于非法集资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坚持打击与防范并重。
 
  一方面,根据非法集资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化、操作职业化、网络化的新趋势,监管部门应转变处置方式,从事后处置转变到事前引导,从利益补偿转变到风险意识培育。对以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为名,实质上从事金融业务的各类新型市场主体,要及时纳入金融监管范畴,避免一些实质上的金融机构因游离于监管之外而野蛮生长,滋生风险。
 
  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手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打造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全天候无缝隙监控非法集资活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社区警务、行政部门移送等渠道积极开展摸排行动,扩大摸排广度、深度,及时发现问题。重点加强对相关行业的排查,对名实不相符、主业不清晰、经营不规范的各类机构,要坚决取缔并清除出金融市场。
 
  尽管在经历了“泛亚”“e租宝”“中晋系”等金融平台相继“跑路”,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诈骗在专项整治的“重拳”之下,非法集资案件数量和增速均已回落,但存量风险积累仍然较大,风险化解尚需时日,尤其是面对金融诈骗易发多发以及变相非法集资层出不穷,各监管力量不能再继续“多龙治水”,应建立起各类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多层次、多渠道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保障金融机构准入的统一和规范性,将现有监管模式从机构监管逐步过渡到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上来,防范非法集资行为利用监管空白,形成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风险。同时,积极通过互联网技术搜集涉嫌非法集资的信息,及时将非法集资行为扼杀于萌芽状态。(吴学安)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能源互联网建设拼的是科技

    能源互联网建设拼的是科技

    过去10年最大程度改变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模式和格局的是移动互联,这个浪潮到现在仍没有停止,且从信息产业向传统领域扩展。下一个浪潮里,更重要的动力来自物联网。
    2017-07-06
  • 互联网金融安全立法关键在平衡创新与安全

    互联网金融安全立法关键在平衡创新与安全

    随着金融业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愈发紧密,金融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何探索创新与安全两者的平衡,如何确立严格清晰而又富有生机活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治理规则,是一个需要中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
    2017-11-16
  •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拥抱工业互联网?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拥抱工业互联网?

    传统企业的“智能”、“数字化”蜕变,完全没有必要抛弃自己原有优势,事实上正是自己身上的“传统部分”,才是下一波浪潮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焦点。
    2018-06-08
  • “互联网+农产品”不能一哄而上

    “互联网+农产品”不能一哄而上

    近几年,在很多地方,电商平台、“淘宝村”、微商数量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互联网+农产品”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018-06-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