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1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文本,超7万字,配了7张图。


  今天我们谈谈这7张图。


  单独看,它们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


  放在一起,这些图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

1.jpeg

(图1 “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一)能源: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


  这张图里,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


  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基地。


  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


  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为主。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将成为主体,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

2.jpeg

(图2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


  (二)粮食: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这张图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


  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胡焕庸线”以东。


  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色区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

3.jpeg

(图3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三)城市:人是核心,城市群发展


  这张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里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依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它们承担不同的使命: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城市群。


  “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结合近期的城市体检报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实施八个方面的城市更新行动。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这样的城市群是数亿中国人的期盼,意味着既居住在山水田园环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4.jpeg

(图7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


  (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集中在“三区四带”


  让我们看这一张关于家园的图。这张被深深浅浅绿色铺满的图,展示了今后5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


  “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可见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从图中看,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


  “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


  “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


  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


  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

5.jpeg

(图4 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6.jpeg

(图5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7.jpeg

(图6 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五)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基本建成


  前面讲了四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三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


  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


  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


  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


  (以上图均摘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文本)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重振“中国制造”雄风,根本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应以“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二次创业”,
    2017-03-21
  • 我国正描绘中国制造“新版图”

    记者12日从工信部获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
    2017-03-21
  • 增加中国制造的话语权主动权

    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挑战、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双重压力。
    2017-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