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大而不强"特征依然明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8-28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近日发布,煤炭行业有12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1家,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首次登榜。


  "煤炭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代表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禀赋优势能为我国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牛志勇指出,"从今年发展来看,'大而不强'的特征并没有完全改变。上榜企业有一半呈现亏损或者利润下滑,整体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行业集中度仍待提升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权威的榜单,企业入围500强的意义重大,不但能够迅速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更有利于获得世界资本市场的认可,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我国煤炭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一方面说明煤炭行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说明政府扶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


  牛志勇认为,12家煤炭企业上榜,意味着中国煤炭企业在世界大企业中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为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也从侧面说明煤炭企业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稳定供给和能源安全的需要。此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邢雷指出,入围世界500强,意味着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在提高,也说明很长时期内,我国基础能源依赖煤炭的局面不会改变。


  但牛志勇同时分析指出,上榜企业比去年增加1家,尚不能证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也说明了大的煤炭企业发展较为平稳。从排名上来看,这12家中60%以上排在了400名以后,整体来看煤炭企业在500强中还处于优势并不明显的地位。


  对此,邢雷也表示:"尽管煤炭企业规模增加,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然以省内为主,跨层级、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煤炭企业并未出现,集中度仍然有待提高。"


  上榜主要靠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大而不强"依旧是大多数上榜煤企未摘去的"标签"。"从今年情况看,我国煤炭上榜企业依然是靠规模,一些企业实际债务负担非常沉重。"邢雷指出。


  据三江达科技统计数据,上榜的12家企业中,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负债率最低,为58.97%,超过半数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警戒线,一家企业负债率高于80%。另外,从利润看,国家能源集团以556.36亿元位居煤炭行业第一;净利润在50-150亿元的煤炭企业有4家,分别是陕煤化集团、兖矿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


  "上榜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多依靠行政力量来实现,且大多冗员严重,生产效率低下。从利润来看,除国家能源外利润都不高,即便国家能源利润也未进入50强,利润仅排在140位。"邢雷直言。


  但牛志勇同时指出,有5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30%,表明中国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开始复苏。"这得益于企业的转型发展。另外,从现状来看,煤炭行业兼并重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去产能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行业市场会逐步转暖。"


  造成煤炭企业"大而不强"的因素有哪些?牛志勇认为,煤炭企业没有摆脱传统行业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率的弊端是首要原因,同时,技术、管理运营创新的内生性动力不足,整合能力及内部资源配置能力亟需提高。


  对此,宋清辉也表示,一方面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问题,业绩严重依赖煤炭销量和煤炭价格;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此外,我国煤炭企业垄断和政策扶持特性明显,没有进行完全的市场化改革。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王道


  "不光是煤炭企业,中国上榜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靠规模取胜'。"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也是与不少靠科技上榜的国外企业相比,盈利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邢雷认为,看一个企业是否真有实力,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是否拥有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另外,还应看企业主要收入是否来自本国,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国内,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表现。"而中国上榜的金融企业甚至信息行业企业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国内,说明其依赖的是国内经济规模而非自身竞争力。"


  "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并非易事,需要努力学习世界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理念,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彻底改革,才有望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否则,我国煤炭企业只有规模总量,而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掉。"宋清辉强调。


  邢雷进一步指出,要改变煤炭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一方面是要"走出去",拓展资源找市场,另一方面要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煤炭行业经营压力还很大,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牛志勇认为,提质增效是关键,煤炭企业要由原有的规模效应逐步转型到精益化发展,谋求企业从量变向质变进行转化。同时,要注重数字化转型,从内部管理到生产经营,以及整体价值链的构建需要运用到互联网等新技术,用智能提升效能。还应深入国际化发展,明确战略思路与方向,着力培育国际化的竞争力。此外,需加强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合理将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真正成为由技术发展而驱动增长的大企业。(记者 武晓娟)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