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实施强基提质行动 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20





  易地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群体,搬迁安置区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一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重大的民心工程常抓不懈。


  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的规模很大,现在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接下来有哪些措施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今日,在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刚回复了上述问题。


  “2022年,全省上下一体推进集中安置区产业帮扶、就业促进、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相关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1.9亿元,实施后续产业项目280个。特别是30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累计建成产业园区、帮扶车间22个;49.08万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搬迁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实现了1.23万元,增速达到14.2%,78个集中安置区规范性建设初见成效。”蒋刚说,“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正在构建,搬迁群众已经有序融入新环境,逐步适应新生活。


  据蒋刚透露,今年,四川将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推动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抓实就业产业,实现“稳得住”。首先,在800人以上安置区深入实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的专项行动,积极搭建就地创业平台,创新采取一些民俗商品制造、电商网点、家政服务等系列方式,实现搬迁群众居家灵活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其次,在800人以上安置区建立完善配套的产业发展链条体系,实现产业园区、帮扶车间或者是社区工厂支撑全覆盖;鼓励推动集中安置区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通过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实现800人以上安置区全部有集体经济。


  二是抓细社区治理,实现“融得进”。健全安置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加强后续扶持项目建设,支持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民政、养老、托幼、就医、就学、助残等“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搬迁群众办事“有人办、快捷办、网上办”。优化安置区公共服务功能布局和配置,加强常态化公共设施管护。同时,支持大型安置区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生产生活服务。深化安置区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牵手伴行”行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抓好规范建设,实现“发展好”。四川将扎实推进95个安置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数字社区建设。分类引导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城镇能力,加强搬迁群众合法性权益保障,加快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朱虹)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