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强派优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帮扶争做致富“领头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0





  ——安徽省宿州市扶贫攻坚纪实
 
  近年来,宿州市委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精神要求,从严从实从速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安排部署,2015年率先选派县处级以上干部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并组成驻村工作队,由脱贫改坚第一书记任队长,定期与村里一道研究扶贫工作。2017年在此基础之上在自然村设立扶贫小组长,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宿州驻村工作模式较好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宿州市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和驻村工作队做法,被国办总结宿州经验,并写入"脱年攻坚三年计划"。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先后以简报刊发宿州市选派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派驻扶贫小组长等做法,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向全省推广。2018年5月4日,宿州市在湖北省孝感市召开的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宿州地处皖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四县一区中,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埇桥区为省级贫困区。近年来,宿州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把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精准脱贫、锻炼干部、建强基层的重要抓手,突出机构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关爱激励创新,选强派优脱贫攻坚“领头雁”,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
 
  一、突出机构创新,构建五级组织体系,着力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
 
  坚持按需设岗,完善机构设置。一是设立市县扶贫局。市本级将副县级建制的市扶贫办升格为正县级市扶贫局(市政府直属机构),增加机构编制,并从市直和县区选派2名县处级干部、12名年轻干部到市扶贫局挂职。市扶贫局人员由10人增加到32人。县区比照市级做法,设立县区扶贫局,全面充实县区扶贫部门力量。二是增设专职扶贫副书记。为充实县区扶贫工作力量,市委组织部为各县区配置专职党委副书记,专抓扶贫工作。三是设立乡镇扶贫工作站。各乡镇扶贫工作站明确5-8人专门从事扶贫工作,其中专职扶贫人员不少于4人。四是配强村级扶贫专干。各行政村均配备1-2名懂电脑的扶贫专干,扶贫专干专职负责扶贫工作。五是设立扶贫小组长。针对我市行政村合并后规模过大、人口过多、村干部人数偏少的现状,出台《关于做好自然村扶贫小组长配备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全市9337个自然村全部配备1名扶贫小组长,真正打通了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六是率先选派县处级驻村工作队长。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选派359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2017年4月,对原选派的“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进行调整,按照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2名科级及以下干部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和扶贫专干的要求,调整充实219个未出列贫困村扶贫工作队,2017年9月,又为全市873个非贫困村分别选派1名科级扶贫工作队长、1名扶贫专干,任期均到2020年,实现村级选派帮扶力量全覆盖。通过各方力量加强,构建了市县扶贫局、乡镇扶贫工作站、村扶贫工作室和驻村工作队、自然村扶贫小组五级组织体系。
 
  二、突出人才创新,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着力把最广泛的力量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
 
  坚持人岗匹配,精准选配人才。一是“从优从众”推选扶贫小组长。在明确规定村“两委”成员等其他在职人员不得兼任扶贫小组长的基础上,组织自然村党员和群众代表,按照“乐于奉献、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标准,推选产生本自然村扶贫小组长初步人选。村党组织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同步征求乡镇纪检、组织部门意见,经村“两委”研究后,综合提出所辖自然村扶贫小组长建议人选,由乡镇党委审定后上报。县区组织和扶贫部门全程做好跟踪指导,对乡镇报送的扶贫小组长人选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二是“从严从实”选派驻村工作队。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廉洁过硬、熟悉农村工作等标准,市县乡逐级审核把关、逐人分析研判,确保精准选派最优秀的机关、企事业干部。在选派过程中,对工作不能胜任选派干部及时予以召回,先后有39名人选被“退回”、17个单位“一把手”被约谈通报。每个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扶贫专干基本为同一单位或同一系统,最大限度发挥“1+1+1>3”的效应。三是“从新从常”选派科技人才。采取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科技人员+农业专业协会(基地)+贫困户、科技人员+家庭农场+贫困户等形式,选派科技人员对所有有需求的企业、协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进行全覆盖科技帮扶。2017年,通过科技扶贫,全市共带动农户9160户,引进新品种46个,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项目22个,引进资金1.2亿元,培养技术骨干4700余人,帮助企业、农户增收0.97亿元。
 
  三、突出管理创新,引导推动帮扶自觉,着力把最严实的作风融入到脱贫攻坚一线
 
  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率先建立“抓党建促脱贫”移动纪实系统,利用手机APP和PC客户端,对选派帮扶干部在岗在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问题即时提醒。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包保干部的精细化管理,对包保帮扶不到位的及时提醒督促,对扶贫各项数据、信息及时进行筛选归纳、形成分析报告,实现扶贫工作管理模式的重大革新。二是逐人建立扶贫档案。对选派帮扶干部逐人建立扶贫档案,将选派帮扶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和驻村工作制度落实、在岗在位、工作推进、教育培训及党风廉政建设、年度(任期)考核、上级领导评价和奖惩等情况纳入扶贫档案内容,实行工作全程留痕、表现动态记录、逐月更新维护,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压实驻村责任。三是任前严格审核测试。为提高扶贫工作在干部提拔使用中的比重,明确要求县处级干部提拔前必须经过市扶贫局审核把关,详细核查涉及扶贫任务完成情况,在提拔使用干部考核材料中必须有扶贫工作考察内容,对扶贫工作不力的一律不予提拔。新提拔使用干部在常委会议研究前要进行扶贫业务知识测试,并在常委会上通报测试成绩。四是常态开展督查暗访。出台《贫困村、非贫困村选派帮扶干部管理考核办法》,《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权利清单、责任清单》等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选派帮扶干部工作职责、驻村要求、管理制度、工作考核、激励保障和召回调整等工作机制。建立督查长效常态机制,不定期电话抽查、每月实地暗访、随机入户走访,逐月通报,逐县区、逐人反馈,相关情况记入个人档案,倒逼扶贫工作队和选派帮扶干部尽职尽责。市委每两个月,由市级领导带队,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一竿到底”的方式,对各地扶贫工作进行暗访督查,调度问责,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四、突出关爱激励创新,让吃苦者不吃亏,着力把最鲜明的导向体现到脱贫攻坚一线
 
  一是树立鲜明导向。树立选拔使用干部扶贫优先的鲜明导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重用有扶贫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评聘职称、晋升职级,明确驻村工作任期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和扶贫一线工作出色的,纳入后备干部人选,并及时提拔重用;任期考核为“称职”等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任期考核结束后,市委组织部逐一发函征求市直单位选派干部使用意向,对中省直单位、垂直管理部门驻宿单位选派干部作出工作鉴定,发函提出使用参考意见,同步督促县区统筹做好本级选派干部使用工作。目前,全市5名挂职党委副书记有4名提拔担任正处级职务,5名县区扶贫办主任已有3名被提拔,先后有121名选派帮扶干部在扶贫一线被提拔重用,86名选派帮扶干部挂任乡镇领导班子职务。有898名扶贫小组长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1222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639名被选为今年村“两委”干部。二是强化激励表彰。结合中央和省委新要求新精神,出台《关于加强选派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的管理、考核、奖惩、使用等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双争一创”暨“十佳百优”评选活动,评选表彰2017年度脱贫攻坚“十佳百优”“双争一创”先进集体140个和先进个人110名,充分调动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注重关心关怀。驻村任职期间,选派帮扶干部享受原单位同级人员同等待遇,市财政为未出列的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增拨5万元工作经费,确保选派帮扶干部有钱办事、有事能办。妥善安排选派帮扶干部在村食宿、生活和交通补助等各类保障,确保选派帮扶干部安身驻村、安心帮扶。市直单位拿出不低于20%的年度办公经费,用于帮扶村的扶贫工作。出台《宿州市选派单位履行职责考核办法》,实行选派单位与选派帮扶干部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加强对选派帮扶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立项等全程服务指导。选派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带队深入选派帮扶村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帮扶干部家属,市县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研究工作、交流做法,解决驻村工作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自然村扶贫小组长聘期3年,聘期内享受工作补助和绩效补助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3:7比例配套共担,其中生活补助每人每月300元,绩效补助按每人每年平均6400元标准。
 
  通过近年来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力量建设,广大驻村帮扶干部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行动排解民忧,其“领头雁”“桥头堡”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一是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各级驻村帮扶干部通过进村入户排查,对各类信息全覆盖“过筛子”,建立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独居老人户和无劳动力户“六类”重点人群台账4.95万户,全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了应进则进、应出则出、应扶则扶。二是十大工程全面落实。通过发挥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全市共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21.57万个,其中到户项目21.47万个,覆盖率88%,到村产业项目1048个,覆盖率100%。危房改造实现所有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全覆盖基础上;摸排改造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边缘户危房2.5万户;教育扶贫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最高档。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总量、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就业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我市砀山县在全国全省电商扶贫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2018年7月9日-10日,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市灵璧县举办金融扶贫培训班和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保险“深贫保”试点启动会】。三是工作责任全面压实。通过对驻村帮扶力量的全面充实,全市构建了市、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乡镇工作站、村工作室和驻村工作队、自然村扶贫小组五级组织体系,形成了“四级书记一起干、绣花功夫抓落实”的攻坚态势和全市上下“总动员”、各级领导“共同抓”、社会各界“齐用力”的大扶贫格局。四是脱贫成效更加坚实。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1.27万人减至2017年底的16.16万人,贫困村从359个减至115个,贫困发生率从11.79%降至2.89%。2017年,宿州市扶贫工作在省级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在省辖市中排名第二。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娟、安徽好人闫秀琴等一批精准脱贫典型。(陈惠英 武振江 王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